2007年05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秀丽 罗小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荔浦县把全面实施“种苗工程”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出现了好种苗种出好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的喜人景象。

  “荔浦芋”是该县的传统产品,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时间里,荔浦芋产量在逐年减少,品质在逐年减退。2002年荔浦芋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后,该县以此为契机,从品种改良入手,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建立了200亩的荔浦芋品种提纯复壮基地,成功培育出“桂芋一号” 荔浦芋新品种,并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经对比,“桂芋一号”荔浦芋新品种比老品种产量提高了30%,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是老品种的3倍,2006年全县荔浦芋种植面积达到3.81万亩。2006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农产品展销会上,“桂芋一号”荔浦芋被北京顺义股份有限公司“相中”,列为签约产品,有望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餐桌上的佳肴。

  与此同时,该县在区内外科研院校的共同参与下,又实施了“马蹄组培苗生产技术”并取得成功,2004年新品种“荔浦马蹄”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全县马蹄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亩产由原来的20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品质更好了,销路更广了,价钱也提高了。提起马蹄,该县马蹄营销协会理事长邓永添介绍说:“如今的荔浦马蹄已经扬名天下了,每年销往成都、重庆、广州、深圳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的马蹄达到3.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每年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马蹄达到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荔浦人从荔浦芋、马蹄的成功中,更坚定了实施“种苗工程”的信心。该县是广西最大的水果苗木培育基地,每年培育的水果苗木占全区的三分之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黄龙病”对水果生产的影响,该县从2005年又采用了“隔网、覆盖、灭菌”新技术培育水果苗木,水果苗木销往柳州、恭城等周边地区,大受欢迎,成为当地的“抢手货”。

  种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县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2006年,该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585元,连续三年排名全广西第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