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莫雪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你入会了吗?”这是如今在象州县中平镇蚕农之间流行的一句“问候语”。今年第一批春茧的价格有所下跌,但中平镇桑蚕生产联合会的会员卖到合作企业——佳绫丝绸有限公司的茧价,在同等质量下每公斤比非会员高出几毛钱。看得见、数上手的实惠,让该镇蚕农争先加入农业合作协会——中平镇桑蚕生产联合会。如今,该协会会员已由当初的70多名发展到1500多名。协会会员把入会的好处简单概括为:增产、增效、降风险。

  技术合作增产量。2002年7月,在象州县科协、农业局等部门的指导下,中平镇桑蚕生产联合会挂牌成立。针对会员养蚕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协会负责人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帮助会员提高养蚕单产。他们召集养蚕能手交流经验,综合成一套实用易懂的科学养蚕技术,逐户向会员传授,还不定期聘请区内外专家到协会举办养蚕技术培训班,使很多会员很快由养蚕“新手”变成“能手”。仁义村的吴荣山入会前养一张蚕最高只能收30公斤,入会后,通过协会养蚕能手入户指导和参加培训,他养一张蚕的产量一下提高到40多公斤,每批多增加收入100多元。

  经营合作增效益。为帮助会员解决销售之忧,推进桑蚕产业的商品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平镇桑蚕生产联合会主动上门寻求企业合作。经过实地考察,他们选定了规模大、效益好的县内丝绸加工龙头企业——象州佳绫丝绸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建立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基地与企业签订协议,协会农户按标准化生产蚕茧,公司按高出市场价0.72元/公斤的价格收购农户的蚕茧,市场价低于10元/公斤时,公司仍按10元/公斤进行保价收购。

  中平镇中王村的会员说,加入协会很有“优越”感,不但蚕茧卖价高,也不用担心蚕茧跌价,可以把心思全部放到研究如何提高养蚕产量上。而蚕茧加工企业在解除农户销售之忧的同时,也收购到了按标准化技术生产的优质蚕茧,为公司以质量创品牌、求效益打下基础。

  合作饲养降风险。小蚕共育是由养蚕水平较高的能手统一饲养小蚕,三龄后再把小蚕卖给农户进行后期喂养。这种合作饲养的方式成功率高,降低了养蚕风险,还能缩短养蚕周期,增加养蚕批次,大大增加养蚕收入,深受农户欢迎。为及时将这一新技术向会员推广,中平镇桑蚕联合会于2003年投资20万元建立了象州县第一个小蚕共育室,育出健康小蚕后低价出售给会员。

  中平镇良山村的覃惠芳从小蚕共育室把育好的三龄蚕买回家自己养,10天就能卖一批茧,比自育缩短了12天,每年能多养5批蚕,多收入3000多元。由于共育的小蚕比较健康,覃惠芳每批产量都稳定在40公斤/张以上。在帮助会员增加收入的同时,中平桑蚕联合会的小蚕共育室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批共育小蚕700多张,收入6000多元。

  在中平镇桑蚕联合会的推动下,全镇种桑面积从2002年的1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3万多亩,蚕农平均每户养蚕单项收入增加5363元,增长了5倍多。在该协会的带动和辐射下,象州县桑蚕业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5.82万亩,全年茧产量达38.75万担,总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96.6%;全县有蚕茧加工龙头企业7家。中平镇桑蚕生产联合会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广西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广西农村合作之星”。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