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16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骆怡 唐凯 杨伊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青秀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机制,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快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连片试点范围所属4个镇的新农村建设步伐。

  定点结对帮扶


     “城区给我们派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中房集团给我们镇投资建设了20座沼气池,还帮我们除险加固了3座山塘;市妇联派出技术人员到镇上来举办技术培训班……”青秀区农民切身体会到更多的城乡共建新农村带来的实惠。

     为了形成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城乡各界横向互促、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青秀区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定点帮扶联系制度。实行由城区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带头、城区各级党组织与辖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该城区5个街道办事处和仙葫经济开发区下辖的各社区与4个镇下辖的各村开展农村基层党建、信息技术、产品销售、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扶贫济困等工作的共建共享活动;鼓励发动各单位、企业与农村党组织、党员建立交流关系,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很快,市委组织部、市规划局、市城建投资公司发电设备总厂与南阳镇结对帮扶;市交通局、市残联、市应急联动中心、壮宁公司、五交化公司与伶俐镇结对帮扶;市政府办公厅、市接待办、市供电局、南化集团公司与长塘镇结对帮扶;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定点帮扶该城区15个村,帮助他们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调整种植结构,开发新项目,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青秀区还利用自身地处首府南宁的中心城区、三产发达等各种优势,充分发挥城区工商企业的优势,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实行优势互补,开展了“百企农村行,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为辖区工商企业提供一个了解农村的平台,鼓励工商企业到广大农村寻找商机,开拓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部分企业家、工商联会员开展以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送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

     自企业与村屯结为新农村试点工作帮扶对子活动开展以来,已有60多家工商企业就招收农民工、建立农家店、开设农产品特色专柜、培训农民工等十多个项目与各镇农村达成了合作意向。

  科技人才帮扶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生产,青秀区派出农业科技专家和近百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助所驻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发展项目,积极争取支农资金,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青秀区投资50万元打造了面积450亩的伶俐镇科普示范基地。该基地主要以种养为主,有龙眼树150亩、竹林200亩、台湾大青枣50亩、牧场10亩,建有野猪养殖场、种兔场、养鹅场,基地集农业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为一体。

     刘圩镇以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为突破口,先后建立了团黄村香芋示范基地、刘圩村桑蚕示范基地、那里村和槐里村蘑菇示范基地、麓阳村香米示范基地等5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影响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镇掀起了特色农业种植高潮。

     长塘镇把发展西(香)瓜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西(香)瓜生产持续发展,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2007年春种西(香)瓜面积110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8%。

  资金投入帮扶


     切实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沼气和商贸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基本条件。

     为使新农村试点项目建设取得真正的成效,青秀区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去年至今,该城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其中:增加951万元资金投入通行政村道路项目建设;投入37万元解决通屯道路修路机械租金(每公里补助2000元);投入7.5万元,给每个体育活动场所补助5000元;安排城区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配套资金984.5万元。2006年,南宁市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捐助青秀区帮扶资金和物资累计52.06万元。

     今年,该城区财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近300万元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扶持超级稻推广种植11万亩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力争年内初步建成“香芋”村、“食用菌”村、“桑蚕”村、“蔬菜”村和“养殖”村等五个专业示范村。

     目前,青秀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808万元,完成了农村道路、农村水利等八大项共438个项目,其中建成村屯道路256.5公里,完成农田水利、人饮工程、生态能源、教育、文体、卫生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9万多群众告别了“行路难”,9200多群众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5万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