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区,一个曾拖欠过公务员近半年工资的穷困区,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用力爬坡,2006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夺得广西“2006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一个穷困区,何以能在几年内发生如此巨变?防城区委、区政府的回答是,我们“创”出了一条“工业先导 ,‘三化’互动,整体推进”的道路。
工业先导 重振防城
防城区由防城各族自治县“摇身演变”而来,临海、靠山、沿边,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发展工业的理想之地。在计划经济时代乃至改革开放初期,也曾以工业优势而远近扬名,说起防城罐头厂、防城糖厂、防城黄芪糯米酒厂等等一批著名企业,老防城人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备感亲切和自豪。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些工业企业辉煌不再,有的举步维艰,有的停产转产,有的破产倒闭,似乎一夜之间,防城区的工业就销声匿迹了,防城区的经济也随之跌入低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下降……进入新世纪后,防城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积极寻求工业发展的突破口,紧紧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提出“充分利用和发挥临海、靠山、沿边的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先导,重振防城”理念应运而生。
近年来,防城区积极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荣兴纸业、海世通、宏源、富新科技、中天药业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批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目前,河西工业集中区和茅岭工业集中区的各种设施基本配套完善,成为集聚工业项目的重要平台。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工业集中区的带动效应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入区企业达到31家。同时,防城区还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使一批工业企业重焕生机。截至2006年底,已完成了防城糖厂、防城罐头食品总厂等13家国有企业改制,共妥善安置企业职工1681人,实现再就业830人,消除债务3.8亿元,盘活闲置国有资产2个亿。通过狠抓工业发展,促使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区各类工业企业达到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由2002年的19家增加到目前的33家。2006年工业总产值实现29.71亿元,增长3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2.8亿元,增长59.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1%。工业经济已成为推动防城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动力。
“三化”互动 携手共荣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谁能驾驭好这“三套马车”,实现三化互动,谁就能脱颖而出,成为县域经济的“好赶车人”。防城区在推进“三化”建设的实践中,成功的实现了这一目标。
近年来,防城区在抓好工业这一核心的同时,稳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实现了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又促进工业化的进程,“三化”互动,携手共荣。2006年防城区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城南新区和河西新区开发建设深入推进,火车站广场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河西工业大道、河西大道、民族大道、市第一客运中心顺利动工建设,君辉煌卓富商贸城和区粮食局机关大院旧城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工作力度加大,投入1100多万元,修建道路、桥梁和绿化改造以及安装公用路灯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茅岭、那良、华石等乡镇的集镇规划和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城乡清洁工程稳步推进,治“五乱”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通过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城分公司、亿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世通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有效促进了相关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27个农民增收项目全面完成,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9亿元,增长7.9% 。防城镇鲤鱼江,那良大河、民生,大菉万德等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扎实推进。首批“兴村富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整体推进 全面发展
防城区在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三套马车”的基础上,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防城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等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项目拉动策略,大大改善了防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据统计,2002年以来,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亿多元,年均增长33%。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的实施以及防城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防城区作为我市的重要城区,这些重大项目相当部分落在其辖区内。为此,防城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他们在认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配合自治区和市里做好白石牙水库、江山至白龙二级公路、江山至东兴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和补偿等工作,保证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另外,该区还以市行政中心区搬迁为契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加强口岸管理,促进外贸和边贸较快发展;抓好财源培育工程建设,解决干部职工工资问题;抓好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1亿元,增长15.1%。财政收入实现1.87亿元,增长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81亿元,增长60.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9元,增长31.51%;农民人均纯收入3184元,增长17.84%。在“2006年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评定中排位第3名,综合排位第17位,比2005年度的第63位前进了46位。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