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广生 唐彦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3年来宾市兴宾区曾入围广西“十佳县(市、区)”,但2004年和2005年都名落孙山。几年来,该区立足区情,振奋精神,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腾飞。2006年,兴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27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3.394亿元,增长6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增长8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4元,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增长19.1%;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4.55亿元,增长22.6%。上述7大指标平均增速达到了35%。

  ——发展“两轴两极”,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兴宾区采取“两轴两极”策略对重大工业产业进行布局,纵轴是桂海高速公路兴宾段上各个点,横轴即合山-武宣二级公路兴宾段各点,两极即迁江、凤凰两个发展极。在建立工业特色聚集带上,着力推进“一园四区”(城东生态工业园和凤凰、迁江、小平阳、红河工业集中区)建设,通过核心产业引领园区经济的发展。为此实施了《兴宾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稳妥推进13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58个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两轴两极”区域内以糖业链产业、矿产业、建材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区属工业体系逐步形成。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1.05亿元,增长21.2%;完成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1.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7.9%;完成区属工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49%,增速之大创建区以来之最。

  ——发展特色农业版块,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兴宾区按照“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着力构建粮食、甘蔗、畜牧、蔬菜、林木、水果、桑蚕7大特色优势农业版块,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该区巩固壮大了覆盖整个兴宾区的全区域大规模的甘蔗产业集群版块,2006/2007年榨季甘蔗原料蔗逾6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城厢、良江、三五、陶邓为主的高速公路优质稻版块和以迁江、桥巩、蒙村为主的二级公路优质稻版块,优质稻面积达到了65万亩;努力壮大以迁江、桥巩、石陵、良塘为主的西部畜牧版块,新建规模养殖小区64个,肉类总产量达到14.84万吨,连续三年进入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之列;打造以良塘、桥巩为核心的沿清水河蔬菜版块,形成了南菜北运至武汉、天津模式和供应广东、港澳模式;加快发展以凤凰、平阳、陶邓、小平阳、南泗、高安为主的兴宾外环林木版块,目前全区速生桉已达30万亩;大力发展以凤凰、城厢、良塘、桥巩为主的中北部水果版块;培育发展以七洞、平阳、陶邓、蒙村等为主的桑蚕版块。同时,积极加快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机械化和水利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00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8.6亿元,增长11.09%;农业人口人均原料蔗产量达到7.14吨,再创历史新高;水产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9%;9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带动了全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搞好“一园四区”规划,推进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建设管理部门上划来宾市后,兴宾区建立健全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顺利完成了小平阳、高安、迁江、石陵等4个乡镇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大力推进“一园四区”规划工作,构建完善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力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私建项目和公建项目报建率分别达到了60%、97%。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城建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实行企业化经营等多种办法吸引外来投资,2006年共计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进行小城镇建设。特别是重点建设凤凰、迁江两个中心镇,共投入了15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了4个集贸市场,两镇镇域人口达到了5万多人。2006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28%,增长3个百分点。

  “三化”建设同时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2006年,兴宾区引进项目166个,到位资金4.55亿元,增长22.6%,创建区以来之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