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30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李嘉 张小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广西蒙山县养猪户锐减,对沼气建设造成了一定困难。但由于桑蚕市场好转和县里桑蚕深加工企业投产,桑蚕养殖在该县逐渐普及,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发酵原料;同时,沼气池也给种桑提供了肥料,形成了一种新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5 年以来,蚕茧价格每公斤升至23元以上,每个劳动力一年可养蚕6-12批,毛收入为5400-10800元,纯收入达到4500-9000元。很多农户成为养蚕专业户,有些场地不足的农家干脆将猪圈改成了养蚕室。目前,县里养蚕户达到2.1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7%。

   用蚕粪作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产气效果明显。不到一昼夜,气压竟超过10千帕。为扩大沼气产量,一些农户将青草和海芋的茎块等作为补充原料投入沼气池,产气效果会更好。平时,农户将多余的蚕粪晒干贮藏起来,备冬春季不产蚕粪时使用,这样可实现全年都有沼气。

  养蚕必须种桑。用沼液和沼渣为桑树施肥,使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桑树的效果比施化肥好多了,极少出现病虫害,并且叶片深绿、肥大、浑厚。沼气池因为用蚕粪作原料,产气效果好,池内压力大,池底的沼渣能够被自动排出,取渣施肥也很方便。由于沼肥量大,桑树不用再添施化肥。以沼气为纽带,种桑养蚕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农户在“蚕-沼-桑”生态农业模式中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以1-2个劳动力每年养蚕12张计算,纯收入9000元;所产沼气相当于12瓶液化石油气,价值1000元;节省化肥300公斤,价值400元以上。一个劳力每年可增收节支10400元以上。

  养蚕业兴起给蒙山县沼气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县农村能源办紧抓沼气这个纽带,大力推广“蚕-沼-桑”生态农业模式,同时鼓励走“养蚕+其他养殖-沼气-种桑+其他种植”的复合型生态农业之路。(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