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莫江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桑蚕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的战略位置,采取“外引内输,校地共建,健全网络”三大措施,大力培养桑蚕技术人才,从而解决了桑蚕人才紧缺的局面,促进了桑蚕产业健康发展。2006年该县的桑园面积达10.86万亩,鲜茧产量22.75万担,产值突破3.07亿元。

  “引进送出”培养桑蚕技术骨干

  为了壮大桑蚕技术骨干人才队伍,该县采取“送人员出去,引人才进来”的办法大力培养引进桑蚕人才。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挤出20多万元专门用于桑蚕技术人才培养,坚持每年都选派1-2名桑蚕技术干部参加全国、自治区、市级举办的桑蚕技术培训班学习,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桑蚕技术总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县里先后从广西大学等区内外高等院校引进5位蚕学本科毕业生到该县工作。安排他们到桑蚕技术第一线去锻炼实践。在工作中,还结合岗位技术的实际要求,千方百计把他们输送到浙江、江苏、印度等国内外桑蚕发展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国家深造学习,多方面、多渠道地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尽快成为桑蚕技术的“行家里手”和行业管理骨干人才。

  目前,该县拥有桑蚕技术骨干人员24人,其中高级农艺师职称2人、农艺师职称22人,涌现出了杨秀、陈雄珍、蒙国栋等一批桑蚕产业管理人才和桑蚕技术骨干人才,为该县桑蚕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依托高校培养后备力量

  为了培养后备力量,该县还积极争取广西大学、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区内高等院校的支持。2006年3月,蚕学专业中专班开办起来,重点培养农村种养能手、村组干部、乡村蚕业辅导员和乡镇农技工作人员,不断充实桑蚕技术队伍力量。一年多来,顾家栋、屈达才、闭立辉等广西大学和自治区蚕业指导总站的桑蚕专家、教授多次受邀前来授课。此外,通过多媒体远程教学方式,受训学员与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实行同步教学,每个学习课程都被安排到该县蚕种场、桑蚕科技示范园集中实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使每个学员都掌握到过硬的养蚕技术。目前中专班的学员有103人,他们经过学习,现已初步成为农村养蚕的主要技术力量。大才乡农民莫壮文掌握了过硬的小蚕共育技术,每年饲养小蚕就有8万多元的收入。据统计,目前该县具备桑蚕专业中等文化程度的农村桑蚕技术人员已有156人。

  健全桑蚕技术培训服务网络

  该县注重健全县乡(镇)村屯四级技术培训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县级技术主管部门为中心,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为纽带,以村屯为培训阵地的桑蚕技术培训网络,大力开展蚕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工作。蚕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出版技术墙报、发放种桑养蚕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桑蚕技术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蚕农在1.2万人次以上。目前,该县乡镇级的桑蚕技术辅导员有75人,村级桑蚕技术辅导员228人,屯级桑蚕技术辅导员521人。通过养蚕技术骨干的传、帮、带的辐射作用,使种桑养蚕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全县达到了每2000亩桑园配备一名蚕业辅导员,每个养蚕户能有一个种桑养蚕技术明白人的目标要求。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