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06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骆怡 唐娟 韩帮洁 胡九湘 潘小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兴宁区五塘镇四平村平旺坡,村民原来并不善养猪,但现在全坡60户几乎家家养有母猪,享有“母猪村”的称号,“猪花”远销广东等地;同样,原来村民并不善种瓜,现在却外出大规模开辟瓜地,平旺西瓜美名扬。就这几年时间,养猪、种瓜让平旺坡的农民富裕起来。 

   同是平常的种养项目,为什么在平旺坡搞得风生水起?在平旺坡的采访,让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勤奋、坚持、进取是平旺坡人致富之本。

  

  勤劳致富 不断追求

     四平村平旺坡村民梁天卫、梁天伟兄弟是村里的致富典型。绕过村边的竹林,就是梁家兄弟的两幢楼房,每幢建筑面积大约140平方米,耗资10万元左右。

     兄弟俩的猪舍就在离房子不远处,8间猪舍里,共养有12头母猪,其中已经有4头产了崽,猪崽肥胖壮硕,卖相甚好。梁天卫兄弟俩养猪在四平村是有名的,在四平村养猪最多的——今年的12头长白母猪,预计可产250头猪崽,收入可达7至8万元。

     梁天卫说:“猪崽容易犯病,黄痢、白痢等都是常见病例。有时猪得了这些病,打一针就好了;有时,也是因为常见的病,死掉猪崽。开始,大家找镇上农业服务中心动物防疫组的工作人员前来帮忙解决,后来慢慢有了经验,每家每户都自行解决。”

     猪舍旁边,是个巨大的沼气池。沼气池除了给他们提供沼气,还给瓜菜提供最好的肥料——沼液。梁天卫兄弟俩还种植了8亩西瓜、4亩苦瓜。每天,兄弟俩早早起床,喂了猪,就要到瓜地里“伺候”瓜,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贵在坚持 从不言弃

    农产品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涨涨跌跌的农产品价格,一些农民还是很难摸准市场的“脉搏”。对此,平旺坡的村民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养猪、种瓜两个大项目。

    “现在猪崽的价钱基本上稳定下来了,一般小猪崽的市场价格是每公斤8到10元,当年也有跌到每公斤2元的价钱。”梁天卫还心有余悸,“本来养猪的成本就不低,如果市场价格跌落太大,就无利润可赚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直在坚持?”

    “市场总是有起有落,换别的项目同样要承担风险。”

     既然选择了坚持,就得想方设法增强抗风险能力。梁天卫自费到各地养猪场参观,了解到一种从国外进口的杜洛克种猪与长白猪杂交而成的瘦肉型猪种十分受欢迎,而且价格比一般的长白猪猪种高。

     2004年,梁天卫引进了杜洛克种猪,与长白猪杂交,产下了瘦肉型“混血”小猪。“混血”小猪颜色呈金黄色,非常漂亮,一窝10只小猪崽就赚了3000多元钱。

     同样,种瓜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1997年和2001年,下雨时间特别长,瓜授不了粉,村民不得不打掉多余的枝条,导致西瓜减产,结的瓜也不好,销售相当困难。那两年,每家都倒贴钱。梁天卫在那两年损失更加惨重,总共8亩西瓜地,收入才99元。

     倒贴钱并没有让村民吓得退缩,第二年,地里长出的还是绿油油的瓜苗。

     失败并不可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那才是真正的勇者。

  

  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

     多年勤奋地坚持养猪种瓜,平旺坡人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村委主任梁其威自豪地说:“我们村的种瓜技术大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不是吹牛,我们现在的西瓜种植技术不算一流,至少也算得上是二流的。”

     凭着顽强的毅力,平旺坡人从种植柳沙瓜到海康瓜,再到新红宝,再到全部种植无籽瓜,技术就是靠平时一点点的积累得来的。也是在一次次地尝试新品种的过程中,平旺坡人对何时授粉、如何授粉等一系列种植技巧炉火纯青。

     由于技术好,种植的无籽瓜个大、味香甜,瓜型也好看,超市、饭店、宾馆争相前来订购,平旺瓜开始有了名气。同时,他们的种瓜技术也逐渐受到武鸣、宾阳等地农民的欢迎。

     逐渐地,村民们发现村里的土地不足,发展收到了制约。于是,平旺坡人仗着成熟的技术,“走出去!”,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平旺坡所在的四平村很多村民也从“走出去”中获益匪浅。每年忙完了瓜菜播种、水稻插秧,村民就浩浩荡荡走出村子,到外地承包土地种植西瓜。

     如今,四平村村民已经习惯于面对事物进行创新与思考。困难与挫折仍是不少,但是他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


梁天卫对养猪颇有心得。  骆怡 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