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26日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陈 博 吕 勇 谢胜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4月23日,在梧州市召开的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玉州区荣获2006年“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

  由此,玉州区成为唯一在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殊荣的县(市、区)。2006年,该区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高速运行,实现生产总值117.6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30.3%。

  东风强劲,骏马疾驰。近几年来,玉州坚持实施“工贸齐兴,城乡互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建区以来的一个又一个新跨越。

  甩掉“短腿”:打造中小企业名城

  与迅猛发展的现代农业相比,工业曾是玉州区经济发展的“短腿”。近几年来,为了克服工业“短腿”现象,玉州区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致力把玉州打造成为中小企业名城。

  ——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一手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项目入园,先后投入资金近1亿元,开发用地3000多亩,重点建设坡塘、仁厚、城西、康澳、玉州博洋佛山5个工业园,初步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引进、产业向园区汇聚、要素向园区聚集,目前已有56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广东佛山首期5家企业到岭塘村建立玉州博洋佛山工业园,总投资4.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另外还有20家佛山企业筹备入园;坡塘工业园已有3家玉柴配套企业开工建设,总投资3.1亿元;城西工业园已有38家企业进驻,总投资1.5亿元,准备近期开工建设。另外,还有33家企业正在筹备进入玉州工业园。

  ——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致力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中小企业,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提升集群整体水平,机械、建材、健康、皮革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5%以上,其中有52家玉柴配套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目前,该区年产值超亿元的重点企业有11家,超千万元的企业有57家,其中富英皮革制造公司2006年产值超3亿元,上交税金2617万元,成为广西最大的皮革制造企业。

   ——加快企业改制和资产盘活。扎实有效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累计完成了31家企业改制,盘活了企业资产,促进工业连年实现新突破。

  ——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抓住东部发达地区“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引鸟入笼”、“引凤筑巢”,近年来共接纳东部产业转移企业92家,总投资61.5亿元,到位资金48.8亿元,其中2006年有40家,总投资42.2亿元,到位资金24.5亿元,保持了项目投资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2006年,玉州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二产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40.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3.6%,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重振雄风:发展壮大城市经济

  玉州素有“岭南都会”之称,历来是广西的重要商贸城和商品集散地。玉州区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按照“优化大环境、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重振岭南都会雄风”的要求,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不断壮大城市经济。

  坚持商业开发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大力开发商住新区。该区积极探索城市经营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周边地区和本地居民投资置业,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玉州区的房地产企业已从2002年的12家发展到目前的43家。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46亿元,同比增长51.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7%;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7.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1%,上交建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超7000万元。金茂大厦、欧景嘉园、世纪江南等一批风格独特的商住小区相继建成,成为玉林城市标志性景观,引领玉林房地产新潮流。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造特色商业街区。该区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一规划、业主自建”的原则,立足玉商文化,精心规划,对城区重要商业干道进行改造,建设特色街区,投资2.36亿元改造玉林城区十字骑楼街、玉州路南段、内环路骑楼街、大北路美食街等商业街区;投入1898万元硬化城区小街小巷285条共66.1公里。改造后商业街区的铺面营业额是改造前的2倍,经营利润翻一番以上,肯德基、麦当劳、国美电器、上海联华超市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纷纷落户玉州区。

  坚持市场改造与扩建相结合,提高商贸业辐射能力。该区实行划行归市,规范管理,引导马路摊点进入市场经营,加大对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提高市场品位、档次和竞争力,逐步形成工业品服装、中药材、汽车摩托车、五金机电等十大专业市场,年商品成交额超100亿元,商贸服务业对财税贡献超2亿元。目前,投资16亿元的玉林中药港、投资12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正准备开工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玉州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98亿元,同比增长15.9%,是建区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53.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8%,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

  城乡互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玉州区在实施“工贸强区”战略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镇域经济支撑县域经济,借助城市辐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该区采取“统筹建设、税收分成”的办法,鼓励支持各镇(街道)建立工业小区,形成了皮革制造、机械配件、中成药生产、日用品制造、针织服装生产、水泥陶瓷生产、农产品加工、电子器材生产、印刷材料生产等基地,壮大了各镇(街道)的经济实力。2006年,该区9个镇(街道)财政收入超1000万元的有7个,其中超2亿元的1个、超2000万元的4个。

  该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一镇(街)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了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远近闻名的南江街道平志玉柴配件“铸造村”和城西街道新团“服装加工村”。2006年,该区村(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超100万元的村(社区)有8个,其中有1个超300万元、1个超200万元。同时,该区通过多上项目、大办工业、搞活商贸等促进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增收,近年来先后吸纳8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转移2万多人到外地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00元以上。2006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0元,同比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3573元,同比增长23.9%。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玉州已进入历史上又一个发展快、效益好、老百姓得实惠较多的时期,目前又正蓄势待发。玉州区区委书记江贵成、区长蔡文表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玉州区将在连续三年蝉联“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的基础上,力争再创新的辉煌,实现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