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刘兴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北出柳州20公里,距209国道400米,一条3米宽且新修的水泥大道直通江湾。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湾村,便坐落其中。这里有360户,1200多人,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72元。整洁的村落、干净的房舍、参天的古樟、修长的翠竹及村民们灿烂的笑脸,处处焕发诱人风采。

  4月21日至22日,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的18位专家、教授与国务院10部委的司、局长,慕名而至。

  江湾村的生态建设让专家称赞。该村现有山林面积近4000亩,处处绿树掩映,流水依依。占地300亩的花果山,芒果、枇杷、龙眼、沙田柚等,满目翠绿;红梅、腊梅,樱桃、樱花等数百种名贵花卉,惹人眼馋;千亩鱼塘,波光粼粼,鱼肥人欢;数以百计的参天樟树,幽香扑鼻;座座青山,绿染江湾。专家们观村道,污水脏物入沼池,道路整洁卫生;进农舍,谈种养,家家都有稳定的收入;与村民说变化,个个有礼貌,民风淳朴……

  “江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这样好的成效,看了让人兴奋。”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和满脸惊叹。他说,全国情况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绝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江湾村紧靠工业重镇柳州,是“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工业化富裕新农村、城镇化繁荣新农村”的好例证,值得研究和探讨。

  “新农村建设重在‘建’,不仅要抓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基层政权建设都不能少。江湾村先后荣获广西、柳州市文明村,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小康文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十大美丽乡村等众多荣誉,工作不虚,成绩踏实。”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李希荣点评。

  农业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说,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以农民是否受益为标准,其次要有好规划,建设新农村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任务,等不得,更急不得,因此还要树立正确的时空观。江湾村不仅有长远的规划,也有分期实施的部署,目的明确方向对,但要加大力度,不能冷一阵热一阵,要将农民的意愿变行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江湾大有可为。

  中央党校“三农”课题组,通过柳北区江湾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指导全国新农村建设总结出了“六抓六动”新经验。即在围绕20字方针前提下,抓好主导产业、现代农业、村容村貌、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等六大建设的同时,政府要推动、城市要带动、企业要拉动、靠改革来促动、农民自身要主动、社会支持要有行动。如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出硕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