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21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中共兴宾区委员会 兴宾区人民政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来宾市兴宾区是一个新区,刚成立4年多,国土面积4364平方公里,人口达100万人。2003年兴宾区曾入闱“十佳县”(市、区),但2004年和2005年都名落孙山。几年来,兴宾区党委、政府痛定思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积极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实现了县域经济新突破。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27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3.394亿元,增长6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增长8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4元,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增长19.1%;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4.55亿元,增长22.6%。上述7大指标不仅总量大,而且增速快,平均增速达到了35%。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为29.2:44.9:25.9。县域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多元化,经济开放度明显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成为兴宾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一、更新思想观念,注入县域经济发展原动力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撤县设区以来,兴宾区立足区情,确立了“壮一产、兴二产、强三产”的工作思路和“工业富区、农业强区、商贸旺区”的发展战略,以正确的思路引领兴宾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正视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反思,努力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凝聚县域经济发展原动力。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聚人心、鼓实劲、再创业”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载体,着重从人的精神、人的斗志、人的胆识、人的气魄上下功夫,彻底扭转消极、落后观念,重新树立知难而进、昂扬向上、勇创一流、务实创新的精神,兴宾上下形成了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竞争意识,成为兴宾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二、激活资源禀赋优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县域经济是一个发挥优势、挖掘特色的过程。兴宾区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变资源禀赋优势为经济优势,化经济优势为现实生产力,促县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发展“两轴两极”,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富区”战略不动摇,重点发展“两轴两极”。“两轴两极”指兴宾区主要在境内坐标上布局重大产业,纵轴是桂海高速公路兴宾段上各个点,横轴即合山—武宣二级公路兴宾段各点,两极即迁江、凤凰两个发展极。建立工业特色聚集带,着力在坐标上推进“一园四区”(城东生态工业园和凤凰、迁江、小平阳、红河工业集中区)建设,通过核心产业引领园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兴宾新的经济增长点。稳步实施了《兴宾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稳妥推进13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58个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两轴两极”区域内制糖、冶炼、能源等三大产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以糖业链产业、矿产业、建材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区属工业体系逐步形成。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05亿元,增长21.2%;完成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1.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7.9%;完成区属工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49%,创建区以来之最。

 

  (二)发展特色农业板块,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农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着力发展构建粮食、甘蔗、畜牧、蔬菜、林木、水果、桑蚕七大特色优势农业板块。巩固壮大了覆盖整个兴宾区的全境域大规模的甘蔗产业集群板块,2006/2007榨季甘蔗原料蔗逾6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城厢、良江、三五、陶邓为主的高速公路优质稻板块和以迁江、桥巩、蒙村为主的二级公路优质稻板块,优质稻面积达到了65万亩;努力壮大以迁江、桥巩、石陵、良塘为主的西部畜牧板块,新建规模养殖小区64个,肉类总产量达到14.84万吨,连续三年进入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之列;打造以良塘、桥巩为核心的沿清水河蔬菜板块,形成两大模式:南菜北运至武汉、天津模式和供应广东、港澳模式,2006年蔬菜拉动农民人均增收26元;加快发展以凤凰、平阳、陶邓、小平阳、南泗、高安为主的兴宾外环林木板块,目前兴宾区速生桉已达30万亩;大力发展以凤凰、城厢、良塘、桥巩为主的中北部水果板块,2006年水果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0元;培育发展以七洞、平阳、陶邓、蒙村等为主的桑蚕板块,总产值达2957.5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时,积极加快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机械化和水利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00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8.6亿元,增长11.09%。农业人口人均原料蔗产量达到7.14吨,再创历史新高,甘蔗支柱产业继续巩固壮大。水产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9%,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了96家,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均增长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到44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建设通村等级公路20条131公里、客运站4个,沼气池4604座、人畜饮水工程31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引入新农村建设竞争机制,扎实快速推进1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三)发展城郊型经济,加快实施“商贸旺区”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依城兴区,突出发展城郊经济,激活商贸业,主动融入来宾发展大格局,形成兴宾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规范现有专业市场,加快建设物流基地;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法律公证、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建立完善配套的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业,强力打造来宾市民“后花园”。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6.8亿元,增长19.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3.36亿元,增长17.3%,餐饮业3.46亿元,增长28.5%。公路、水上运输货运量和公路客运量分别增长113.5%和16.3%。新兴房地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多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入驻兴宾区,2006年投资额达到了5.55亿元,增长68.4%。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累计达11.3万人,劳务经济总收入6.4亿元,增长23%。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改造了45家“农家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