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21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龙州县人民政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龙州县地处广西西南边境,左江上游,西南和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84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一个(水口口岸)、国家二类口岸一个(科甲口岸)和水口、那花、布局、科甲等4个中越边民互市贸易点。全县土地面积231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2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7.11万人,是红八军的故乡。

  近年来,龙州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商贸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突破重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1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7.29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22.3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76亿元,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增长34.8%;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36亿元,增长26.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4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5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2513元,增长19.8%。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一是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改挖潜。我们切实加强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筹措资金2.1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使龙州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家糖厂的原料蔗日榨能力由1.45万吨提高到了2万吨,龙州丽江水泥公司生产能力由原来的8万吨平衡到12万吨,企业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是积极发展制茶、矿产加工等优势产业。抓住乌龙茶在我县试制成功的机遇,积极加快发展制茶企业,引进了广西鹭垦茶叶有限公司等两家茶叶加工企业,并于2006年投产运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结合越南丰富矿产资源的特点,充分利用境外资源,大力发展矿产加工业,引进外商投资建设了汉鑫、丽江等多家冶炼企业,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我县工业整体的竞争力。

  三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我们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200万元启动建设了县枧木林场工业区和畜牧场工业区,目前园区的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并成功引进了投资4亿元的450立方高炉铁合金生产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生物复合肥厂等项目进驻园区发展,为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四是大力引进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在完成三家糖厂、制药厂、水泥厂、小水电、县医药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的基础上,我县又着手抓好县外贸公司、县印刷厂的改制,主动为企业包袱,找出路,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9%;实现工业利润2.48亿元,增长72.9%。

  二、建管并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我们以建设边关旅游城市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县城总体规划以及城东、城西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蓝图。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充分发挥县城市公共投资有限公司的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完成了红八军纪念广场、文化中心广场、大塘路、白沙街至民族市场道路等市政设施建设,县城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引进龙鑫、顺天、南珠苑三家房地产商参与城市新区的开发,开工建设了龙鑫新城、天龙大地商住小区等,带动了县城的土地开发,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坚持建管并举,加大城乡清洁力度,“脏、乱、差”得到很好的治理,市容环境明显改善,提高了城市品味,改善了人居环境。

  三、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们充分发挥龙州的地理条件和优势,在巩固蔗糖支柱产业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乌龙茶、黑皮果蔗等特色农业,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一是巩固壮大蔗糖支柱产业。蔗糖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蔗糖产业,我们专门成立蔗糖生产指挥部,主要负责全县蔗糖生产的指导和协调;积极推广甘蔗种植良种良法和甘蔗“六化”种植,加大“水田种蔗”力度,并出台了甘蔗种植优惠扶持政策,带动了甘蔗产业化的发展。2006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2.2万亩,原料蔗总产量超过220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时,我县提出了“利用越南的土地,发展甘蔗种植”的思路,充分利用越南的土地资源,积极与越南谅山省下琅县磋商,并签订了甘蔗联合种植协议书,努力在2年内在越南种植甘蔗3000亩以上,为我县做强做大蔗糖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是狠抓乌龙茶、黑皮果蔗、山黄皮、柑桔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2006年全县乌龙茶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黑皮果蔗已发展到1万多亩,黄皮种植面积1.2万亩,早熟温州柑已发展到4000亩,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农村劳务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抓紧抓好,充分利用县职校、党校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快劳动力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至2006年全县劳务输出36000多人,当年新增13631人,劳务收入1.9亿元,促进了农民增收。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免费向建房村、户提供44套新村建设图纸;发动农民自筹措资金750万元,建立了上龙乡荒田屯、逐卜乡板晓屯等文明新村。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正有序开展。在现代农业的带动下,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2.22亿元,比上年增长8.05%。

  四、立足优势,加快口岸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与越南的交流与合作,与越南毗邻省县建立了定期会晤互访机制,形成了互动发展的格局。同时,我们开通了龙州至越南高平的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和中越银行跨国结算业务,口岸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创业。二是密切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口岸服务质量和通关效率。三是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客商投资建设了水口口岸验货场、水口国际商贸城等重大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投资建设了龙水二级公路、水口联检楼等一批口岸基础设施项目,口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口岸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全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1%。口岸经济成为了龙州县域经济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

  五、强化旅游促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龙州革命历史人文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富集的优势,紧紧抓住龙州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抗法旧址小连城被国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国家批准商务签证和边境旅游签证和胡志明展馆建成开馆等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加大跨国旅游的开发。充分发挥中越青年友好教育基地――胡志明展馆以及越南高平省丰富的人文、生态景观,加强与越南的合作与交流,依托南宁师专旅游和外国语教育资源,为中越青年开展各种联谊活动提供帮助,共同推动中越龙州――高平跨国红色旅游、自驾车跨国旅游业务的开展。

  二是加快旅游景区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保护与修缮红八军军部旧址等革命活动旧址,推进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州美女村、小连城、大青山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三是加强旅游宣传促销。通过加强旅游网站建设,参加“旅游大蓬车”和各种旅游推介活动等,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同时,引进了广西飞扬旅行社、左江游船公司等旅游公司进驻龙州,激活龙州旅游市场。四是加强旅游接待单位服务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提升交通运输、旅游接待以及公共设施管理等服务行业的档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全县旅游业总接待人数29.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960.3万元,增长56.15%。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拉动战略。

  通过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 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德天国际旅游节”、“台湾商会考察推介会”、“中国(厦门)投资博览会”等重大投资洽谈会,充分利用亲朋招商、中介机构招商和网络招商等灵活多变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考察、投资。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与客商签订了450立方高炉铁合金生产项目、南华生物复合肥厂、南华塑料制品厂等建设项目12个,合同金额达6.07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共实施项目93个,比上年增加18个,投资金额14.7亿元,增长35%,项目建设取得了新成绩,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虽然我县的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起步慢,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有关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建设“四个龙州”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加快口岸经济、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开创龙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