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杨庆明 谢冬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港北区庆丰镇思平村农民梁悦金今年早造他家免耕抛秧种植无公害优质稻13亩,平均亩产450多公斤,卖了3500多公斤,进账7000多元。他高兴地对笔者说:“这样种田,省心、省力,产量高、销路好、价钱高。”这是港北区构建“玉贵走廊”特色农业示范带,促进农民增收取得喜人成绩的一个缩影。今年1-9月份,该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3亿元,比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元,比增8.5%。

  构建“玉贵走廊”是去年6月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到贵港、玉林考察提出的经济战略构想,处在“玉贵走廊”范围内的港北区迅速作出反应,提出了以贵城、港城、根竹、大圩、庆丰五个乡镇为重点,以绿色无公害为品牌,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道路,做强做大优势特色农业,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为了使“玉贵走廊”特色农业示范带尽快形成规模,见效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港北区在一年多时间里就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进行耕地田园化建设,从而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港北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一是以加工精米企业为龙头,大力建设无公害优质谷生产基地,今年,该区早造无公害优质谷生产面积3333.3公顷,产值4500万元。无公害优质谷价格比其他品种每百公斤高出30元,平均每亩增收150元左右,群众尝到了甜头,晚造种植的无公害优质谷迅速扩大到7800公顷,预计产值达到1.03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90元。

  二是依托地处城郊优势,指导菜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该区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引进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去年庆丰、大圩引种的大玉芥菜、根竹引种的西葫芦、泰国枸杞等优质蔬菜品种获得了成功并大面积推广扩种。今年,菜农更加信心十足,已落实种植面积1000公顷。港北区常年从事种菜农民5.3万人,面积4444.4公顷,生产新鲜蔬菜6.9万吨,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4.2万亩,占60%,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42164吨。三是大力发展优质桑蚕生产。广西贵港市暨阳丝绸贸易公司是该区2003年引进的集桑蚕育种、蚕茧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公司采取“小蚕共育”的模式,幼蚕养到一定程度后交蚕农继续喂养直至出茧,这样大大降低了蚕农的养殖风险和养殖成本,出茧时间周期也缩短了7天,使每亩蚕桑收入比原来增加了20%。

  根竹乡江口村下榕木屯,有250户人口1250人,种桑850亩,今年以来,全屯养蚕收入425万元,比增34.2%。

  今年,该区种桑1000公顷,桑蚕产值达6000万元。四是特色花卉是该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企业为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吸引农园生态公司、达运莱公司、绿茵草场等一批同类企业到该区集中发展,使花卉生产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规模。如贵港市农园生态公司去年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广西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年生产蝴蝶兰盆景50万盆,获利1500万元。在花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该区集中在根竹、港城等乡镇种植特色花卉面积达200公顷,花卉业已成为该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此外,该区还充分利用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种植速丰桉、甜笋、茶油树等,山林基本实现向经济林转变。

  禽畜养殖业是港北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以扬翔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万千翔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和正大集团为龙头,以龙宝猪、正大鸡、三黄鸡为品牌,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主动为养殖户和公司牵线搭桥,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建设9个养殖小区,小区内做到“四个统一”即:规划建设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要求由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养殖小区的带动下,促进该区禽畜养殖的迅猛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区出栏肉猪21.55万头、家禽461.57万羽,同比增长27.3%和6.4%,其中规模养殖户达1500多户,出产无公害龙宝猪14万头、肉鸡156.3万羽、肉鸭213.7万羽,无公害猪、鸡、鸭产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26.4%和29%。

  养殖业总产值实现2.61亿元,同比增长12.4%,新增收入563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元,养殖业收入占该区农民收入的47%。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