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耀高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作为全国最大县级糖料蔗基地,今年4月17日,来宾市兴宾区迎来了最引以为自豪的历史性时刻——2006/2007年榨季该区进厂原料蔗突破600万吨。预计到本月底整个榨季结束时,全区进厂原料蔗达到630万吨以上,提前4年实现到“十一五”期末原料蔗达到600万吨的奋斗总目标。自2001/2002年榨季以来,该区有五个榨季居全国县(区)进厂糖料蔗首位。

  去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兴宾区视察时指出要做好甘蔗和制糖业这篇大文章,增加农民收入。自治区、来宾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兴宾区的甘蔗发展非常关心和支持,更坚定了该区种好“一根甘蔗”的信心和决心,本榨季该区甘蔗总产值将超过17.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比上个榨季人均多增收340余元。甘蔗产业“一柱擎天”,成为兴宾区获得“广西2006年度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的主要“引擎”。

  近年来,兴宾区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实施甘蔗生产产业化和服务化的政策与举措:一是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每年蔗糖局都下派技术员进村到田头通过放科教片、办培训班和发放资料等形式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使农民对甘蔗种植、宿根蔗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工序了如指掌;二是积极推广新品种。该区先后引进并繁殖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高糖品种,在蒙村、寺山等乡镇建立良种甘蔗基地,全区甘蔗种植全部实现良种化,每年“吨糖田”建设面积超过32万亩;三是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该区引导农民普遍应用机械化作业进行深耕深松,甘蔗种植机犁机耙占总面积的90%以上,农民对蔗田管理全部普及使用化学除草剂。该区还通过开展“种蔗大户”评比等劳动竞赛,涌现出更多的种蔗大户;四是适时进行人工降雨。针对该区地处桂中旱片中心地带,每年秋冬干旱无雨的特征,多次组织实施人工造雨,给甘蔗制造“风调雨顺”的气候。

  兴宾区党委、政府还积极穿针引线,促成区域内6家制糖企业及时反哺农民。各制糖企业纷纷通过提供免机耕、送蔗种等优惠政策给蔗农,每年新增蔗田10多万亩。同时,加大压榨技改力度,全区总日榨甘蔗量达到4.35万吨以上,蔗款由企业通过银行一个星期内就直接打到蔗农个人存折的账户上供其自由存取。近年来,每个榨季各制糖企业还加大对蔗区道路建设、办教育、实施人畜饮水等工程的反哺力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