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8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梁尚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刘三姐茶园图:集采茶、品茶、休闲为一体的刘三姐茶园成为市民郊游好去处。


红溪瀑图:留连于山水间,让忙碌了一周的市民们感觉很惬意。

  4月16日,对临桂旅游业来说,是个“三喜临门”的日子。这天,临桂县在宛田瑶族乡的东宅江蝴蝶谷举行隆重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挂牌仪式,同时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五通镇的刘三姐茶园,而与之毗连的义江缘休闲山庄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区仅有4个景区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临桂就占了两个。2006年,临桂县全力打造的义江乡村游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共接待游客2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785万元,与2002年比,分别都增长了159.4%和688.5%。通过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游,临桂县的旅游市场逐渐火了起来,涌现出了东宅江蝴蝶谷瑶寨风情游、红溪生态游、刘三姐茶园茶文化游、义江缘休闲游、古榕水寨根雕艺术游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游景点。

  因时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

  临桂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名人之乡”。既出过陈继昌、陈宏谋等状元宰相,也出过李宗仁、李天佑等代总统将军,更还有唐灵生、李婷等一大批的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里的自然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别具江南水乡风味的古桂柳运河、神奇美丽的蝴蝶王国东宅江蝴蝶谷、秀美的红溪瀑布群。

  虽然拥有如此众多的旅游资源,但在前几年,临桂县的旅游业在大桂林旅游圈里却一直位居末位、名不见经传。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都要从临桂境内经过到达世界旅游名城桂林,但他们留给临桂的却都是一个匆匆的背影。如何让这些数目庞大的游客在临桂稍作停留、如何依托世界旅游名城发展旅游业,如何做到既要搞活旅游市场这盘棋,又要让农民在发展旅游中获益,这些都成为临桂县发展旅游必须面对的一道道难题。

  作为世界旅游名城,桂林秀美的山水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但对于身处桂林的市民来说,旖旎的山水风光却是司空见惯,难以再引起更大兴趣,就算是一个外地游客,在桂林也已是饱看桂林山水,短时间内的所见所闻都是山山水水,也容易引起视觉审美疲劳。相对于周边县而言,起步已晚一步的临桂县旅游业如果再只是简单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山水风光游,绝对是难以吸引游客的。临桂发展旅游业,只能另辟蹊径。

  临桂县紧邻桂林市,距市中心仅有6公里,境内既有西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也有桂海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湘桂铁路、321国道等陆路交通,具有极为明显的发展城郊型农家乐乡村游优势。乡里人进城观光,城里人下乡休闲,两股逆动的旅游人潮有力地带动了农家乐休闲游的发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炕、购农家货已成为城市居民新的休闲方式。临桂紧靠桂林市区,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就明确把临桂的旅游发展定位为“桂林的御花园”,把全县的旅游资源按地域和特点分为北部生态休闲区、义江乡村田园农业旅游区、中部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和南部岩溶湿地休闲度假区。

  如今,方兴示艾的农家乐休闲游,已成为临桂旅游业的主力军。

  活了市场,上了档次

  4月16日下午,见到县里正在山庄举行“全区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挂牌仪式,开着刚买来的新车到义江缘休闲山庄打牌娱乐的李先生一行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挂牌仪式。这天虽然不是周末,但山庄门前还是停满了车,里面人声鼎沸,打牌的、钓鱼的、撑竹排的,人人都玩得兴高采烈。“早就听说义江缘的生意很好,真的想不到农家乐乡村游是这样的休闲好玩。”李先生感慨地说。

  在临桂县开发的几个农家乐休闲游景点中,每到节假日或周末,用游人如炽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临桂县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却很高。特别对于唱主角的农家乐休闲游项目,县里的主管部门要求开发商一定要重规划,有特色,把休闲旅游与当地的民风民情和自然山水有机结合起来,虽然同样是农家乐乡村游项目,但绝不能雷同,要就不做,做就是精品。作为县里开发得较早的农家乐乡村游项目义江缘山庄,刚开始时以运动休闲为主,基础设施虽然只有一楼观景楼和两栋乡村小屋,但却布置得颇具匠心。一走进山庄,迎面几杆青竹几株桃花,一口古井,曲型地一个整洁雅致的农家小院。依江而筑的观景楼,青瓦木栏杆,既有农家的粗朴,又有园林的风姿绰约。山庄的一期工程刚完工,游客就沓至纷来,成为县里第一个由桂林市旅游局重点推荐的农家乐乡村游项目。

  目前全县的农家乐乡村游建设项目已达8个,大部份已完成第一期工程进入试运营阶段,其中已有3个成为桂林市旅游局重点推荐的农家乐休闲游项目。

  乐了农家 富了百姓

  每天早上8点半,东宅江村民邓小龙准时来到村里的旅游公司,首先到总台查看当天的游客情况,然后到客房部和各个娱乐休闲点巡视。在村里,像他这样在公司里按时上下班的村民有20多个。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很多自然村通水通路了,村里干净整洁了,乡风文明了,村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按时地上下班了。

  发展农家乐乡村游,不仅仅只是促进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让村民受益。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游,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交通条件,把旅游开发和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推动旅游扶贫。东宅江瑶寨地处宛田瑶族乡的一个深山坳中,在进行旅游开发前,寨子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平常村民外出卖山货都是肩扛手提翻山越岭的走上半天。虽然村里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和竹木资源,但村民却守着宝山过穷日子。

  由于东宅江瑶寨保存了原汁原味的瑶族吊脚楼以及谷中独有的几百种蝴蝶,此前,很多投资者也有意向开发,但都提出了让政府先修路的要求。县里不为所动,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2003年,在县旅游局的有力推动下,村里正式启动旅游开发,而县里要求开发商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修路。在开发商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投资100多万元的景区道路一年后就建成通车,瑶民也破天荒地第一次可以直接坐车到寨里。

  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游,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村里的所有巷道都铺平干净了,村民都到旅游公司上班或搞旅游接待了,闲散人员少了,村风文明了,村子也被评为了文明村。村民种出的东西不用提到市场上去卖了,就在自家门口都供不应求。通过接待游客和出售山货,瑶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开发前的200多元猛增到现在的2000多元,30户人家的寨子已有20多辆摩托车和两辆农用车。

  提升品味,做大乡村游

  年近50的周培辉是个老茶客,平时嗜茶如命。虽然对茶的好坏和制作过程讲得头头是道,但真正亲身参与制茶,却是第一次。前段时间,他和几个茶友在刘三姐茶园就观看或亲身参与了从种茶、采茶到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品尝了多种用茶叶作原料、配料的茶膳,对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让游客在干农家活时,体会到文化的内涵,这是临桂县发展农家乐乡村游所要努力做到的。

  经过几年发展,临桂的农家乐乡村游项目已初具雏形。但随着农家乐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游客对农家乐旅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简单的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已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农家乐乡村游品味,扩大农家乐的辐射带动影响已势在必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临桂县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进程,有意识地引导农家乐乡村游项目开发商提升品味,在农家乐旅游中加入文化的因素,赋予农家乐乡村游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干农家活时同样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刘三姐茶园是五通镇的一个茶场,这里曾作为电影《刘三姐》采茶对歌拍摄地,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茶山渐渐丢荒。临桂县引进资金在茶场开发农家乐乡村游项目时,就明确要把这个农家乐乡村游项目建成一个有着浓厚茶文化氛围的农家乐,让游客在种茶、采茶、制茶等农家活中感受到博大精深地中国茶文化。

  在对农家乐乡村游注入文化内涵的同时,临桂县还引导开发商延长农家乐旅游产业链,通过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扩大农家乐乡村游的辐射影响力,带动周边更多群众加入到农家乐乡村游产业链中来,形成新的增收途径。刘三姐茶园农家乐乡村游项目只是租用了五通茶场的250多亩茶山,由于茶园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大量的新茶,从而带动盘活了整个五通茶场的1000多亩茶山和周边村庄的几百亩茶山,使周围的茶山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去年刘三姐茶园申报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已得到区农业厅的认可批准。

(来稿:临桂县委宣传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