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9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中共玉州区委员会 玉州区人民政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玉州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玉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连续荣获2004、2005年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和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基础上,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仍高位高速运行,实现生产总值117.6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5.22亿元,比上年净增1.2亿元,增长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6亿元,增长6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0元,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3573元,增长23.9%。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从2002年起,我们对发展县域经济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认为玉州区有着地理位置优越、工贸发展基础深厚、科技文化相对发达、创新意识浓厚等相对优势,这些优势更适合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此,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把玉州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工贸强区”的发展思路,把工业、商贸业摆在经济工作的第一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的内涵:一是坚持工贸齐兴的思想。针对商业历史悠久但面临萎缩的趋势,玉州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商贸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业的支撑,才能实现以工促贸、以贸助工、工贸并进。二是坚持市区一体化的思想。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城市中心区的玉州区最大优势就是城市资源,必须紧紧依托城市,按照玉林市委、市政府推进市区一体化的决策部署,借助城市的优势和资源实现加快发展。

 

  因此,玉州区委、区政府在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新兴机遇,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融入北部湾经济区“两个融入”,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民间资本和广借外力“两大源动力”,紧紧依托工业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国—东盟商机博览会、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和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等“五大平台”,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调整推动大发展、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大流通拉动大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到年年有新举措、年年上新台阶,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5—2006年,生产总值在超100亿元的基础上,仍保持快速发展,分别增长15.9%、13.2%;尤其是财政收入每年净增1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了高位稳健运行的目标。

 

  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中小企业名城

 

  工业是玉州区经济发展的“短腿”,为此,我们在成为以自治区发展县域工业试点县(市、区)为契机,切实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分步实施、品牌引领、提高效益”的原则,一手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项目入园,加快构建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坡塘、仁厚、城西、康澳、玉州博洋佛山五个工业园,初步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引进、产业向园区汇聚、要素向园区聚集。目前,玉州区财政累计投入工业园区近亿元,开发用地3000多亩,已有56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广东佛山首期5家企业到岭塘村建立玉州博洋佛山工业园,总投资4.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另外还有20家佛山企业筹备入园;坡塘工业园已有3家玉柴配套企业开工建设,总投资3.1亿元;城西工业园已有38家企业进驻,总投资1.5亿元,准备近期开工建设。另外,还有33家企业正在筹备进入玉州工业园。

 

  二是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我们实行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培育强优企业和大力发展特色中小企业,提升集群整体水平,机械、建材、健康、皮革服装等支柱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其中有52家玉柴配套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四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5%以上。同时,我们采取“政策扶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品牌引领”的办法,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年产值超亿元的重点企业有11家、超千万元的企业有57家,其中富英皮革制造公司发展迅猛,2006年年产值超3亿元,上交税金2617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皮革制造企业。

 

  三是加快企业改制和资产盘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最大限度盘活企业资产、最大限度维护和实现职工利益的原则,扎实有效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累计完成了31家企业改制,盘活了企业资产,处置化解了债务,妥善安置了职工。通过以大会战形式抓工业,促进工业连年实现新突破。2006年工业总产值14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二产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40.5%,对经济增长率达43.6%,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城市经济

 

  玉州商业发达,历来是广西的重要商贸城和商品集散地,自古有“岭南都会”之称。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我们全面贯彻玉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按照“优化大环境、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重振岭南都会雄风”的要求,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一是坚持商业开发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大力开发商住新区。充分发挥地处玉林中心城区的优势,努力探索城市经营的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城市环境,带动了周边地区和本地居民投资置业,促进了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玉州区的房地产企业已从2002年的12家发展到目前的43家。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46亿元,增长51.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7%,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7.35万平方米,增长67.1%,上交建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超7000万元。金茂大厦、欧景嘉园、世纪江南等一批风格独特的商住小区相继建成,成为玉林城市标志性景观,引领玉林房地产新潮流。

 

  二是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在稳步推进旧城改造的同时,立足玉商文化,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一规划、业主自建”的原则,精心规划,对城区重要商业干道进行改造,建设特色街区,投资2.3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的玉林城区十字骑楼街、玉州路南段、内环路骑楼街、大北路美食街等商业街区相继完成;投入189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80万元)硬化城区小街小巷285条共66.1公里。改造后商业街区的铺面营业额是改造前的2倍,经营利润翻一番以上,肯德基、麦当劳、国美电器、上海联华超市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纷纷落户玉州区。

 

  三是坚持市场改造与扩建相结合,提高商贸业辐射能力。实行划行归市,规范管理,引导马路摊点进入市场经营。同时加大对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提高市场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了工业品服装、中药材、汽车摩托车、五金机电等十大专业市场,年商品成交额超100亿元,商贸服务业对财税贡献超2亿元。同时,投资16亿元的玉林中药港、投资 12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正准备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为玉林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促进了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8亿元,增长15.9%,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是建区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商贸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玉州区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53.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 8%,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

 

   四、挖掘内源与广借外力相结合,保持项目投资对经济的强劲拉动

 

  相对而言,玉州区仍属欠发达县区,发展经济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因此,我们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目标化、目标落实责任化”的理念,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机关效能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客商到玉州投资,并且实行“全局统筹、长期规划”的办法,确保月月都有一批项目上马,保持项目投资对经济的强劲拉动。

 

   一是创新机制招商。实行玉州区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招商项目制度、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项目协调机制、项目办理日誌制和采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的办法,特别是落实领导干部跟踪服务机制,区、镇(街道)和区直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招商,取得显著成效,如玉州博洋佛山工业园就是通过政府对接、协会沟通、加强互访,实现产业整体转移。

 

   二是依托平台招商。我们紧紧依托中国—东盟商机博览会、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工业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等五大平台招商,吸引外商到玉州区投资创业,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届南博会、玉博会我们共签约项目95个,总投资83.9亿元,其中第三届南博会、玉博会共签约合同项目28个,合同投资额34.7亿元,已有11个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发展职教招商。我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前校后厂、订单办学、校企合作”的办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吸引粤港澳台等地的客商到玉州区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纬兴针织厂、嘉宝日用品公司、丰强电子公司等,其中丰强电子公司可解决5000人就业。

 

  四是盘活资产招商。我们对所有闲置厂房进行登记造册、统一调配上项目。近年来,玉州区利用闲置厂房场地1000多亩新上项目82个。目前,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场地,投资2亿元的体育场商贸城、投资1亿元的凤凰苑二期工程和投资8000万元的香格里拉新都城等项目正准备开工建设。

 

  五是抢抓机遇招商。我们紧紧抓住东部发达地区“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工业发展平台,以更优惠的办法、更有效的措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失时机地“引鸟入笼”、“引凤筑巢”。近年来,我们共接纳东部产业转移92家,总投资61.5亿元,到位资金48.8亿元,其中2006年有40家,总投资42.2亿元,到位资金24.5亿元。

 

  在借助外力、吸引外来投资的同时,我们大力挖掘当地民间资本投入经济建设。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建立创业服务体系,充分激发民众自主创业活力,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和谐。目前,玉州共发展民营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超2万人。

 

   通过挖掘内源和广借外力,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2002年以来,玉州区新上项目1060个,其中2006年新开工项目277个,总投资67.6亿元,其中投资额超3000万元的项目42个。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3.6亿元,增长61.7%。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8%,拉动GDP增长9.86个百分点。

 

  

  五、城乡互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玉州区虽然是玉林市中心区,但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以镇域经济支撑县域经济的思想,借助城市辐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大力发展镇级工业小区。在实行共建共享、引进10家企业进入玉林市经济开发区的同时,采取“统筹建设、税收分成”的办法,鼓励支持各镇(街道)千方百计建立工业小区,形成了皮革制造、机械配件、中成药生产、日用品制造、针织服装生产、水泥陶瓷生产、农产品加工、电子器材生产、印刷材料生产等基地,壮大了各镇(街道)的经济实力。去年9个镇(街道)财政收入超1000万元的有7个,其中超2亿元的1个、超2000万元的4个。2004、2005年有30%以上的镇(街道)荣获玉林市经济发展“十佳”镇(街道)。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一镇(街)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了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远近闻名的南江街道平志玉柴配件 “铸造村”和城西街道新团 “服装加工村”。2006年村(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超100万元的村(社区)有8个,其中有1个超300万元、1个超200万元。

 

  三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我们通过多上项目、大办工业、搞活商贸等措施,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近年来,我们吸纳8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转移2万多人到外地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00元以上。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县(市、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部署,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再上新的台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