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8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尧鹏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兴业县经济工作会上的一串数字如一缕清新的春风,让该县的干部群众十分振奋:

  1至3月份,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2亿元,同比增长13.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6亿元,比增6.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比增14.6 %,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867万元,占累计任务的112.66 %,同比增长42.85%,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97亿元,增长达11.0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亿元,增长74.4%。

  尽管成绩可喜,但该县县委书记沈强并不满足:“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没有好作风、高效能,就没有好发展、新业绩。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促进发展提速的关键!”

  去年以来,正是按照这一思路,兴业县多项工作走在了前列。
表率带来好作风

  为了提高全县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兴业县委专门召开大会,号召领导干部要做勤奋好学、联系群众、真抓实干、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珍爱团结、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10个方面的表率。

  与此同时,该县严格落实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十多项制度,并健全完善考勤、工作、学习生活、财务、督查、奖惩等六项制度,建立健全了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分包、项目法人负责的责任机制。

  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兴业县2000多名党员也实现了“设岗定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如今,无论是在机器轰鸣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还是在农忙时的田间地头;无论是在场面宏大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区,还是农村贫困户家中,都能看到各级党员干部奔波忙碌的身影,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讲实效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服务催生高效能

  “我们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通过这次到兴业县行政机关办事,可以肯定地说,兴业县政府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政府,这里的公务员是很奉的公务员。”这是前省外来兴投资的商人李老板是这样的评价。

  为了全面提升各单位的工作效能,兴业县通过每周开设“谈效能、搞服务”栏目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明察暗访,形成舆论氛围,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全县深入开展了打造“效能更高,环境更优,形象更好”的党务、政务、事务、服务平台主题活动,并以这个活动为总抓手,整体推进全县的效能建设。

  目前,县行政办公中心今年以来先后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预约办事、限时办理、承诺办理等多项制度,就累计办理事项6000多件,办结率达100%。

  该县大平山镇陈村是全县有名的养鸡专业村。如今,哪家饲养户的鸡出了毛病,只需打一个电话,县畜牧局的防疫技术人员就会背着药箱赶到。仅一季 度,该县水利、交通、劳动等部门就先后开展上门服务680多次,先后让1万多人饮用上了安全水,新发展农用沼气1000多户,新修村村通公路100多公里,转移剩余劳动力4.7万人次。

  如今,倾力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发展服务已成为该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

  合力助推大发展

  风正事业兴。通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该县各部门的工作效能明显提升,而兴业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越发坚实。

  今年以来,全县新开工和续建“三化”项目147个,新开工项目51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正进行前期工作的重大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35.7亿元;续建重大项目共16个,计划总投资2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石大、六联、大平山、山心四大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完善,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进区企业已达到109家,累计完成投资26.1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近6亿元。水泥、禽畜、石化、电子等四大优势行业的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部分专项规划已基本完成。兴业人民广场、百业文化商业中心、324国道城区亮化工程、县城区主干道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祥龙花园、兴业家园、华辉凤凰城等一批房地产项目正加快建设,生态绿化和水系建设稳步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春收农作物喜获丰收。14.2万亩马铃薯预计总产18.46万吨,总产值14824.8万元; 1.5万亩果蔗预计总产11.8万吨,总产值达8260万元。该县先后被自治区农业厅授予“广西马铃薯免耕技术推广第一县”、“创建无公害粮食(水稻)生产示范县”、“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石南镇马塘村百八大垌被评为“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得到了国家农业部高度肯定。全县13个乡镇有70多个行政村用上了沼气,近80%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0多个村实现了一村一品的目标。花木、茶叶、优质水稻、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温氏、春茂、和丰、牧昌4家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户近3万户。一季度出栏肉猪16.86万头,比增5.05%;出栏家禽2012.18万羽,比增25.58%;肉类总产量38583吨,比增17.36%。

  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局面已逐步扭转,而产业富县、创新强县、人才兴县、环境立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富民强县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来稿:兴业县委宣传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