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马 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科学养猪,一定要注意温度、光照和湿度,特别是温度,要根据猪的大小分别确定。温度高了低了,猪的生长都会变慢……”自家猪舍旁,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贡川村党员韦有湖细心地为身边的村民实地讲解养猪的科技知识。

  果树旁、大棚中、猪舍前,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农村,随处可见一群群人聚集在一起低声讨论,并不时爆出响亮的笑声。这是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农家课堂”培训工程的教学现场。

  “农家课堂”培训工程以农村“党员中心户”、“农村示范户”为主体,通过在掌握致富本领的党员家中开设实用技术培训课堂,让接受培训的党员群众吃住在农家,通过在生产中边学习、边操作、边讨论的形式,使培训对象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走上致富道路。这是该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总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经验作法的基础上创新出的培训方式。

  实用的科学技术,通俗易懂的讲解,手把手、“零距离”地传授,“农家课堂”拉近了农民和科技知识间的距离,更密切了农民和党员、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古河乡四联村村民兰瑞银一家原来仅靠种地过日子,生活拮据。参加了村里先富户覃瑞机举办的“农家课堂”培训班后,他养了30头山羊、5头黄牛,种了两亩玉米,去年总收入近2.5万元。兰瑞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是‘农家课堂’给我全家添了福气,是村里先富户让我们抱回了‘金娃娃’。”2006年全村增收2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

  栽下科技的“梧桐树”,自然会引来收入上的“金凤凰”。对于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农民来说,身边的党员就是“梧桐树”的栽种者。对于农村党组织来说,“农家课堂”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打造了新平台,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家课堂”让广大党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在农村形成先富带动后富的局面,从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化瑶族自治县四联村农民在先富户的带领下,红薯和果树、水产养殖等种植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村人均增收130元。截至今年4月底,该县已建立“农家课堂”培训户1200户(其中党员中心户870户),建立实践示范基地235个,举办培训班310期,参加培训人员逾4.5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农家课堂”让受益群众逐渐走上了致富道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