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2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黄国慧 黄展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到4月3日,原料蔗进厂已达到88.9万吨,比上榨季增产22.2万吨,增长34.8%……”说起本城区甘蔗生产情况,邕宁区糖业管理中心罗思作副主任显得中气十足。 

  近年来,邕宁区大力发展甘蔗生产,把蔗糖产业作为城区的支柱产业以及农民走上致富道路的重要途径。2006年,邕宁区创造性地提出“甘蔗下田”工程,大大提高了甘蔗产量,并通过普及高糖高产甘蔗品种、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让蔗农在2006年/2007年榨季尝到了“致富甜头”。

多项措施扶持甘蔗产业


     邕宁区把甘蔗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和扶植。为了提高产量、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该城区采取了多种措施,使甘蔗生产每年上新台阶。

     2006年初,邕宁区提出“甘蔗下田”工程,鼓励农民在旱田大量种植甘蔗,提高蔗糖单产产量。去年,该城区甘蔗下田面积达8000多亩,产量达80000吨,大大提高了今年榨季的甘蔗产量——整个城区甘蔗的平均亩产是4.5吨,比上年提高了0.7吨。

     普及科学种蔗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去年,该城区通过发动种蔗大户、甘蔗专业户和经济能人,以点带面推广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等甘蔗优良新品种,实现甘蔗良种率达99%以上。同时,鼓励各乡(镇)、糖厂、农机部门购买大型拖拉机,为群众机耕服务,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提高种蔗质量。

     城区政府发挥协调作用,积极督促各糖厂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做好机耕、化肥、农药、甘蔗下田等预付和补贴工作,为农民营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充分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同时,保证蔗区道路畅通,从去年8月份开始,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糖厂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发动群众对蔗区道路进行维修。仅明阳糖厂在修建邕宁蔗区道路方面投入资金就有30万元。

甘蔗种植喜结“蜜果”


     由于实施了得力的措施,邕宁区的甘蔗产业得到飞速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创历史新高。加上今年甘蔗价格上扬,蔗农切切实实尝到了甜蜜的果实。据悉,今年邕宁区农民人均种蔗收入达910元,比上个榨季增加200元左右。

     百济乡是南宁市甘蔗产量最高的乡镇。今年进厂的原料甘蔗达36.16万吨,其中仅红星村就有9.9万吨,摘取了全市甘蔗高产村的桂冠。多年的甘蔗生产使红星村逐渐走上富裕,目前该村人均收入已超过4000元,通村通坡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成为邕宁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那楼镇、新江镇和中和乡通过扩大甘蔗种植面积,逐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榨季,那楼镇进厂甘蔗原料23万吨,比去年增加9万多吨,是该城区甘蔗生产增幅最大的镇;而新江镇新乐村的甘蔗产量有2.8万吨,比去年翻了一番,全村的甘蔗收入增加了385万元。

     该城区通过发展甘蔗产业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预期目标也完全达到。

     2006年,该城区甘蔗种植面积21.59万亩,比去年扩种3万亩左右。4月中旬榨季结束后,全城区甘蔗进厂量将超过90万吨,比上榨季增产20多万吨,增长35%,上缴利税达4500万元,名副其实地成为邕宁区农业支柱产业和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产业。

掀起新一轮种蔗热潮


  今年,邕宁区上下又掀起新一轮种植甘蔗的热潮。而该城区党委、政府更是把甘蔗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做到早计划、早落实、早安排。

  3月7日,邕宁区区长黄宁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把甘蔗生产作为城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继续推进“甘蔗下田”,抓好甘蔗高产高糖和甘蔗蔗种繁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单产,并具体提出今年该城区计划甘蔗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甘蔗下田面积要增加6000亩,总产量92万吨以上。

  为了达到这预期目标,城区政府把甘蔗生产计划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政府把任务分解到村、坡,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而各(乡)镇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深入村、坡宣传发动群众种蔗。

  面积是基础,有一定规模的甘蔗面积才能实现目标产量。邕宁区挖掘潜力、扩大种植面积。他们调整布局,发动群众利用畲地、望天田改种甘蔗,挖掘潜力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并继续推广“甘蔗下田”,加强宿根蔗的管理,确保甘蔗平均亩产全面提高。为了增强甘蔗耐旱抗倒伏,该城区继续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采用机械深耕深松技术,提高种蔗质量。

   现在,邕宁区山上田里随时可以见到蔗农们忙碌的身影,可以见到大量成熟待砍的甘蔗。据悉,至4月4日止,邕宁区已种植甘蔗19.79万亩,占任务的86.1%;甘蔗下田的面积已经达到6010亩,完成计划任务100.2%。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