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6日 来源:百色新闻网 作者:莫有合 李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田阳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商机,所以我来到县城,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到县城开“的士”的坡洪镇农民陆启强告诉笔者。近年来,田阳县实施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大力改善城镇就业环境和拓宽就业渠道,推动了山区农民到河谷城镇、区内外等地安家置业。

  内转:右江河畔就业欢

  近年来,田阳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定居提供良好的环境。该县先后在右江河谷一带建成了那吉重工业区、红岭坡糖纸工业区和城东轻工业区,特别是城东轻工业区,引进天高玩具有限责任公司、东鑫电子厂等1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安置劳动力10000人以上,目前已有3000多名农民工到该工业区就业。该县对县城建设进行了长远规划布局,按10万人规模规划建设商住小区30个,精心规划建设隆平大道新区,并以此为支点,“撬动”城镇建设的发展。目前,全县城镇面积达到10.5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7.6万人。据统计,近年来,到城镇定居的农户达1326户;在阳光家园、合源美地等几家房地产公司有近10%的房产是进城农民购买的。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就业潜力。在实施优粮、优蔗、优果、优菜、优畜“五优工程”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培植和引进金穗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聚农牧业公司等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成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田阳果菜配送中心等农产品物流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全县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加工企业和专业流通企业构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每到蔬菜上市的旺季,可安排大批农民工就业。“在这里打工每天收入20多元,有时候可达到40元,每个月也有近千元的收入!”在批发市场从事果菜包装的黄小丽欣喜地告诉笔者。欣欣向荣的右江河畔,已成为农民安家置业的理想之地。

  外移:外出劳务道路宽

  3月7日,在田阳县汽车总站,笔者见到29名农村青年,在头塘镇返乡农民工黄振恩的带领下,搭上开往广东省东莞市的班车,这是春节以来黄振恩“带”走的第三批务工青年。“到东莞后,我们将直接进入横沥镇旭和电子厂上班,月工资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准备随黄振恩外出的覃维权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据统计,今年春节前后,该县有2400多名农村青年被黄振恩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带”走。

  近年来,田阳县通过开展“一带一”输出、政府推动、定向输出等转移模式,拓宽外出劳务渠道。一是推广“一带一”、“一带多”乡情转移模式。该县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加强与外界联系,帮助家乡亲人、朋友找工作,形成了村帮村、邻帮邻的“一带一”、“一带多”的乡情转移模式。二是政府推动劳务合作。由县委、县政府出面,在广东省东莞市、福建省泉州市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通过基地的牵线搭桥,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三是定向劳务输出。与广东省珠海市旭日陶瓷厂、福建省泉州市南江针织服装厂等企业签订常年劳务输出协议,每年定向向这些企业输送劳动力500人以上。同时,该县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力量,打击在劳务输出领域的诈骗活动,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多管齐下,该县劳务输出实现组织化和有序化。如今,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到处都有田阳农民工的身影。

  内转和外移相结合,田阳县农民“下山”之路越走越宽。截至2007年3月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民98800人,其中向县外输出64900人,向右江河谷一带转移33900人。今年前三个月,全县劳务经济收入达8892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