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何 池 黄尚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如今,兴业县石南镇谭良村和东山村许多村民的生活都改变了:每天,他们只走几十米远的路,就可到村外的兴业县绿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潇洒地上班了!自从这块6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两年前由厂方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装饰材料生产线后,村头村尾的100多名村民就没再南下广东打工。而公司投产以来,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区内外,形成了在农村生产、在城市销售的产业链条,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近日,笔者在“玉贵文明走廊”兴业过境公路沿线看到,近年来落户的几十家工业企业生意红火。这些企业成为了当地村民“挣工资”的新领地。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近年兴业县在城市和乡村同时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将产业链延伸到农村,不仅为工业发展找到了依托,还推动了工业反哺农业,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城乡的和谐发展。

  农村与城市互动发展

  沿乡村公路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条,也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互动。

  石南镇北马岭工业集中区交通十分便利,324国道线及黎湛铁路复线从园区前经过。落户于该集中区的石南供销纸箱厂的厂址原是块坡地,利用这块1万平方米的坡地,该厂与广东湛江纸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纸箱厂。2005年底建成投产,产品远销广东、海南、湖南等省,年创利税130多万元,安排就业200多人。

  这样的城乡工业,在石南工业集中区十分普遍。兴业县委书记沈强介绍,目前,该集中区内已有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46家,累计投资13.1亿元。

  几年来,兴业县通过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先后规划建设了包括石南工业集中区在内的4个工业集中区,均规划在乡村公路沿线,其他工业区的规划范围也延伸到城市郊区或城镇、乡村,农村的发展潜力由此得到了挖掘,延长了工业的产业链。企业在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直接在农村提取原料,产品产出后迅速运往城市销售。这样的产业布局和产销流程,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互动发展。

  让“工业反哺农业”变成现实

  工业企业挺进农村,不仅增强了农村的“造血”功能,也使“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构想变成现实成为可能。

  多年来,城市与农村一直保持着“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割裂,城乡无法形成互补。工业产业链延伸到农村以后,城市与农村形成了互动发展态势,这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兴业大平山工业集中区,笔者切身感受到了工业化给农村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发展家禽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平山工业区,有324国道和玉石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园区规模为116公顷,目前已有广西春茂农牧公司、禾源牧业公司等28家企业进区建设,总投资3亿多元。投资2000多万元的广西汽牛农机公司是该县的农业龙头企业,也是广西春茂集团的配套企业,主要生产耕田机。该公司2005年11月建厂,已于今年3月9日竣工投产。禾源牧业公司则于2004年建厂投产,主要加工鸡肉食品,年生产能力可达10万吨。牧昌饲料公司由生产品种单一的饲料厂改制而成,公司的经营范围已由饲料加工销售扩展到禽畜养殖销售。这些涉农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养殖业发展。2006年,大平山依托迅速崛起的工业区,乡镇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增幅达75.15%,并荣膺“全市经济发展进步乡镇”光荣称号。

  发展农村经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年来,兴业县转变工业发展思路,改向农村“输血”为引农村“造血”。他们在有条件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工业区,引导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城乡关联产业,在乡村建起了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工业体系。目前,全县已有108家企业进入城乡各地的工业园区。大批企业挺进农村,利用在农村投入少、原料充足和用工比城市廉价的优势,在生产经营上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延伸到农村的产业链发展了,乡镇财政就有了增长,这不仅增强了农村的“造血”能力,也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构想变成了活生生的模板。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企业在农村的落户,不仅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途径。

  在石南镇至葵阳镇的公路两旁,各种房地产、专业市场、中介公司、杂货店、餐馆、货物公司等服务业如雨后春笋,如长龙般排开……由于兴业海螺项目的辐射效应,当地的运输、物流、汽修、餐饮等服务业在这里迅速发展起来,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兴业海螺是落户于石大工业区投资达15亿元的大项目,投产1年多,不仅让当地400多人实现就业,还对周边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辐射作用。在该工业集中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投资1.35亿元建设的石油储备库正在紧张施工,明年3月可竣工投产,年销售石油将达30万吨,每年可带来税收3000万元,可解决100多人的就业。台商投资的鑫兆兴电子公司自去年3月投产以来,现已建成4条生产线,吸纳员工近800人。该公司又投资5亿元兴建鑫兆兴(台湾)电子工业园,工业园已于今年1月21日开工建设,计划在2008年全部完工,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预计到4月份建成投产。这一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工业园区的品牌引领下,大批东部产业正转移到兴业来。仅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全县接纳就业的人数已超过3000人。

  近年来,兴业县借助工业园区平台,把劳动密集型工业、涉农工业向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区、城镇和农村转移,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变了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正在引发一场全方位触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变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