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3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朱新韬 苏展略 李嘉星 温宁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到上林县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

  上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上林,历史悠久,人文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

     近年来,该县依托优美丽的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6年,上林县接待游客3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60.2万元。旅游业成为该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旅游资源异彩纷呈


     上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秀美独特的山水风光,又有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还有绚丽多彩的壮、瑶民族风情。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上林县旅游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明山野杜鹃在万绿丛中烂漫夺目;壮丽磅礴的云山雾海在山巅婆娑;山间到处流水潺潺,飞瀑直泻,清泉喷涌。大龙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四周青山环绕,湖面奇峰峙立,山水映照,游船在青山倒影的湖面上穿行,让人飘飘欲仙。三里·洋渡风景区,更是山清水秀,奇峰竞姿,令人流连忘返。

     上林县历史文化底蕴较深厚,尤其是徐霞客人文资源丰富。据考证,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三里镇洋渡村一带留连观赏达54天,并写下了一万多字的游记。在上林县清水河畔,保存有两块距今1300多年的唐碑,其中智城碑被确定为“岭南第一碑”。而智城遗址经专家考察发现,唐代的智城是利用三面环抱的石山建成,在谷地出口外构筑3道城墙,将城内城外分开;又在谷地的转弯处筑两道城墙,将外城与内城分开。目前,在遗址遗迹处尚见城墙4道、城池3处、水井1口等,还有石臼、石马槽、石滚、石碾、陶瓷器碎片和瓦片等遗物。上林县白圩镇不孤村,平均每3个村民就有一个是大学生,又称“岭南状元村”。村中遗址“鼓岩书院”可追溯至明朝,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日本、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参观。

     “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上林县壮族人口约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0%,这里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源远流长、深厚独特的民族文化。上林县人民自古以来就喜爱唱山歌,古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当地居民爱山歌、唱山歌、听山歌、赶歌圩的传统,游人来到这里能领略到壮族多声部民歌的无穷魅力。在民族风情方面,上林有歌圩、抢花炮、师公舞、采茶舞等,还有各具特色的婚嫁仪式,可谓多姿多彩。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站在上林看优势,跳出上林找差距,抓住机遇谋发展。”上林县领导人认识到,尽管自身旅游资源丰富,但未能形成群体和规模效应,旅游知名度低,吸引力还不强。

     为此,该县抓住南宁市构建大旅游圈的机遇,主动融入环大明山旅游圈建设,快马加鞭发展旅游业。2005年7月,上林县党委、政府作出了《上林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随后又制定了《上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该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方式,以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宣传营销为突破口,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保障,加快培育一批旅游精品,努力把自身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荟萃的首府南宁市“后花园”旅游地。

     该县邀请著名专家学者,高起点对全县旅游进行总体规划,对重点景区景点进行详细规划。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采取“两条腿”走路,大力引进资金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等名山、名人效应,全力打造“名山(大明山)、名水(大龙湖)、名人(徐霞客)、名村(不孤村)、名碑(唐城唐碑)、名歌(壮族多声部民歌)”旅游品牌。

     为了宣传推介旅游,让外界了解上林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别样的少数民族风情,近年来,上林县成功举办了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上林葵花文化旅游节”、“上林县万寿节”等系列旅游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上林县的知名度。该县切实做好民间文化瑰宝的抢救、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逐步推进唐城唐碑的全面保护和开发工作。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上林县将倾力打造民族风情文化游、观光休闲游和避暑度假游三大特色旅游,挖掘内涵,提升品位,打造精品,为游客提供多形式、多内容、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该县把大龙湖旅游区、三里·洋渡等确定为观光休闲游景区重点打造,主要通过漂流或水上游览等方式,向游客提供一流的观光休闲游憩享受;利用大明山溪谷纵横、森林繁茂、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等特点,把大明山下水源景区等打造成避暑度假游理想之地;风情文化体验游则重点营造以三里·洋渡旅游区内的徐霞客历史名人文化氛围,加快完善旅游区内相关设施和服务建设。同时,结合旅游开发,挖掘、保护、包装壮族、瑶族民风民俗,以浓郁的民间风情表演为主,让游客感受上林县民俗风情,提升品位,增强吸引力;利用“岭南状元村”——不孤村人杰地灵、重教崇学的文风,人才辈出、文人荟萃的渊源和古老的鼓岩书院,开拓学生市场,开展学风考察、学术研讨、文化夏令营等旅游活动,打造重教崇学体验游。

     此外,继续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大明山龙头大峡谷风景区;以熔岩湖泊风光为依托,开发大龙湖风景区;以田园风光、名人徐霞客、唐代石碑为依托,开发三里·洋渡风景区;以状元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依托,开发不孤村文化旅游;以壮瑶民歌二声部、三声部合唱及壮族“师公”等民俗风情为依托,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努力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