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聂天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如果没有县残联的帮助,我不可能学到养兔技术,更不可能扩大养殖规模,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我现在依靠种桑养蚕、养兔年收入有8000元左右,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贫穷的面貌。”这是蒙山县西河镇古墨村残疾农民养殖户莫运深在近日笔者走访该村时道出的心里话。像莫运深这样,在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学到种养技术走上致富道路的已有400户。

  蒙山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尽管该县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和历史因素影响,还有部分农村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是贫困线上,特别是一些农村残疾人家庭更是困难。该县党委、政府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村特困残疾人家庭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特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近几年,该县着力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全面支持扶持农村特困残疾人家庭农村经济的生产发展,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加大支持扶持倾斜度和力度。如:特困残疾人家庭中有场地,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想学又能学技术的就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集中免费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启动资金(优质种苗)或提供购买种苗资金等,并由有关部门技术单位、人员为他们永久性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和产品市场销售服务;而针对那些文化低或没有文化的、没有场地等特困残疾人就采取帮助购买优质桑苗、蚕种或化肥送给农村特困残疾人,扶持他们发展种养殖业。

  仅2006年该县就由县残联牵头,分三次组织80多名农村残疾人到梧州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蒙山新宇兔业发展基地进行免费培训,学习肉兔养殖技术,投入1.92万元扶持32户农村特困残疾人家庭发展肉兔养殖项目,每户赠送2-3组种兔,由新宇兔业发展基地负责向这些残疾人家庭提供养殖技术,并由该基地不定期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特困人员家庭,了解他们养殖的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和负责回收他们的肉兔。

  据了解,去年到新宇兔业发展基地学成归来的特困残疾人已有不少人员有了可观的回报。在政府有关部门扶持下发展的32户肉兔养殖户中,最多的一户去年养殖肉兔收入达到2500元,最少的也有1000余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