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蒋 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阳春三月,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生态旅游新村里,万亩果树绽放出嫩绿的新芽,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别墅跃然眼前。如画的美景,着实令前来采访的记者怦然心动。

  红岩村村民朱铁伦全家4口人,种有柿子和柑橙,每年种果收入3万元左右。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后,每户都建起了面积250多平方米的别墅。房屋经过规划,每家设有6个客房接待游客,一年下来,又有两万元的旅游收入。

  过去的红岩村,是一个典型的“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贫困村,他们是如何走向富裕生活的?

  2003年,该县县委、县政府把红岩村作为全县重点实施的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工程之一,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得天独厚的万亩无公害月柿园,建成了集农家别墅、农业观光、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景区。村里共建有50幢独立的农家别墅和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停车场等旅游设施,修通了直通红岩村的马路和果园观光小道,已形成6个参观点,开辟了4条旅游线路,可以提供观花采果、农活耕作、登山览胜、水上游乐、民族歌舞表演旅游项目,形成了食、住、行、娱、购、游相配套的服务。全村一次性可接待500多人。大多数村民的年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全村沼气集中供应,饲养100多头猪可供26户用气,一元钱一立方米,价钱要比液化气便宜一半。

  这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民族民俗文化为特色,挖掘本地旅游文化资源,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开展乡村旅游,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旅游促进新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模式,更是被列入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致富”系统工程的五种典型模式之一:“恭城模式”。

  恭城将继续全面实施村屯规划,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路,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推进优果工程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农家乐休闲文化村屯”建设,引导农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设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利用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和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良好条件和机遇,打造休闲文化旅游品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