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在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刚进村口,就看到各式各样的私家车从民乐方向开来,络绎不绝地驶入村里。记者的内心不禁泛起了好奇:这些人该不是来罗政村观光度假的吧?
在罗政村四下里打探一圈,只见:绿浪涌动的果园连着芬芳草地,从村头延伸到村尾;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农居,幽静雅致地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环绕着村庄连接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春天的罗政,处处暖气蒸腾,处处展现着和谐宜人的新气象。
十年磨剑,罗政村的变化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板,为玉林乃至广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主导产业领跑“绿色经济”
村前,一些村民正在一片绿油油的开阔地里忙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方知,那是农民正在给龙眼果苗做嫁接。一位姓张的村民向记者介绍,他家的龙眼育苗基地共有2亩,其中部分果苗已可移栽,把这些龙眼苗卖出去,每株2元。记者放眼四周,发现这一带不仅种植了龙眼、荔枝等经济作物,还有淮山、莲藕、葡萄、蘑菇等优质品种。在这片土地上忙碌的村民,有的在给果苗做嫁接;有的出售龙眼苗,现拔现卖;还有的正在挖淮山准备拿去卖。
罗政村党总支部书记钟耀荣告诉记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罗政村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认真搞好产业规划和调整优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村西、村南,以发展果苗、葡萄、蘑菇、淮山、莲藕为主;在村东、村北,以发展龙眼荔枝为主,形成了以水果、苗圃、蔬菜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其中优质龙眼1500多亩,优质苗圃800多亩,潮菜300亩,提子120亩。钟耀荣说,以果苗为主的主导产业正在领跑罗政村的“绿色经济”,助推罗政在生产发展的征途上迈开更大的步伐。
二三产业造就“聚宝金盆”
说是现代农业造就了罗政村的生态旅游,一点儿都没有错。在罗政村记者看到,满村的绿树红花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绿色家园,正是罗政“生态农业旅游村”的由来。龙眼、荔枝等果园带给村民的是一种直接收入,“生态休闲游”、“田园风光游”等旅游项目带给村民的则是间接性的循环收入。记者发现,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罗政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在这里已悄然形成和崛起。
该村老党员罗承才介绍,去年,罗政村的旅游门票、房屋出租、旅业餐饮等收入已达7万元。为了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该村在原有文化广场、上地庙、西竺岩、古荔园、瓦埌塘垂钓区、农家乐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去年年底又新开发了投资20万元的裴聖奶像景点,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裴聖奶像将成为罗政村最好的景点,从而引来更多游客,催生出农业生态旅游村的“聚宝盆”效应。老党员还介绍,村集体利用出租村委办公楼所得的18万元租金,动工兴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三层楼厂房,以吸引客商进村投资办厂。此外,随着餐饮业的兴起,村里的米粉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家,年产米粉1750多吨。循环发展的三次产业,在罗政村正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劳务经济撑起“半壁江山”
罗政村是人口颇为密集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2个生产小组,2580多人,人均耕地仅为0.8亩。如果按照常规的农耕方式生产生活,保障群众的温饱是没有问题,但是要实现富裕奔小康,仅仅依靠土地是决然行不通的。多年来,该村群众不等不靠,主动到外面去掘金探宝,通过输出劳务增加收入。据罗承才介绍,村里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超过500人,全村每年劳务收入达600万元。
如今,劳务经济已成为罗政人收入的重要组织部分,撑起了罗政村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全村每年经济总收入已接近3000万元,村集体收入每年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3950元。随着三次产业在农村的兴起,以“生态村”著称的罗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端出独具魅力的“聚宝金盆”。记者感受到,在绿一片火一片的氛围中,村民们正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百尺竿头,阔步前行。
新农村 新希望
最近几天,北京正在召开全国“两会”,新农村建设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作为玉林乃至广西的示范和样板,罗政村为我们建设新农村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本报今起陆续刊发一组特别报道,解读罗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和内涵。
如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中央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实到农村进而惠及广大农民,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课题。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农村人口相对密集,资源相对缺乏,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当借鉴罗政村的经验和做法,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创新方式,促进广大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罗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家园,发展循环经济。村民们在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切实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各种方式创造财富。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新”,重点也在“新”。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就必须有一个新的精神状态、新的思想脉络、新的发展举措。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只要抓住了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新农村建设必将不断带来新动力,昭示新希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