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立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平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积极发挥科技助推作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企业,使全市广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7.13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245元。

  近年来,该市针对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除在市级设立农技、畜牧、水产、林业等推广服务中心(站、所)外,在全市26个乡镇建立有农技、畜牧、水产、林业等农业服务机构70家,村级设有农业服务点。还成立荔枝、龙眼、黄沙鳖、养鸭、红麻和蔬菜等规模较大的农民技术协会15个,组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并通过联动的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营销、咨询等服务,帮助攻克生产难关。金田镇是广西有名的淮山产地,该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金田淮山协会积极指导农民开展淮山生产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成功地推广了淮山“洞穴填木糠(稻草)”种植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因病害困扰造成淮山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的问题,使淮山产量成倍增加,且质量好。目前金田镇已建立年种植淮山2万多亩的淮山生产基地,采用该项技术种植面积达85%以上。并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年淮山加工销售达2亿多元。据统计,近年来,桂平市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方面,共实施科技项目10多个,并大力推广优质高效粮食品种,推广“三免”技术,发展名特优水产畜牧品种养殖,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从而使全市农作物良种和畜禽良种率达85%以上。

  该市通过抓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优化优势特色产业的布局,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新格局。目前,全市已形成优质稻、中药材(淮山)、木薯、蔬菜、甘蔗、水果等十大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基地。2006年全市优势产业作物面积达190多万亩,总产值达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5亿元的89%。该市自2004年被定为国家级优质谷生产基地后,通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和组织企业开展粮食加工,有效地拉动了粮价。近年来,仅种植优质谷一项全市农民每年增收近2亿元。

  此外,桂平市还采取措施,促进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他们围绕粮食加工,发展了万德米业、庆丰米业等企业;围绕木薯加工,发展了金源酒精、郁江淀粉等企业;围绕土特产加工发展了坤锦禾食品、家和食品、富多士等企业;围绕糖蔗加工,发展了金田糖业。目前,该市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大龙头企业支撑。全市共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0多个,其中销售超5000万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50多个,网络基地50万亩,带动7万多农户增收。近两年来仅木薯这一项,每年就带动3万多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