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罗日杰 黄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化瑶族自治县在转移就业培训中坚持“阳光操作”,确保转移培训就业率,切实促进外出务工农民增收。
  3年来,该县转移就业培训5500多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实现转移就业超过5000人,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者中,月工资最高的达到2500多元,最低的也达到700多元,平均月工资达到900元以上。

  该县把转移就业培训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转移就业培训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形成县、乡、村一齐抓,各部门一齐管的工作局面。

  建立健全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账制度、培训券制度、月报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六项制度,严格转移就业培训操作。该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将培训基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收费标准、举报电话等向社会公布,增加透明度;在每期培训班开班的第一节课,认真核实学员身份,发放培训券并告知培训券金额和使用方法;抓好培训管理,跟踪督查宣传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得力、台账是否清楚、劳动转移就业单位是否落实、培训转移率如何、受训农民是否增收,促进了转移就业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和整体推进。通过转移就业培训的学员,90%以上掌握了1-2项就业技能,所有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基本掌握了进城务工的基本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城市生活常识等知识。

  有关单位着力抓好转移就业,延长链条,坚持做到培训一批、转移一批、检查验收一批。该县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对外联系,及时收集用工信息,帮助学员解决就业问题;加强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和就业转移一条龙服务,各培训机构积极与外地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卡,与当地劳动部门加强协调,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岩滩镇下皇村农民韦艳鲜经过培训后到福建力鼎制衣厂工作,月收入达2500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