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秦崇广 梁毕玄 封之浪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月中下旬,容县石头镇石剑村的村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又抓住下雨山地湿润的有利时机,上山大种八角。如今,石剑村1533.3公顷山地,有1060公顷种上了八角,人均有八角林7亩多。这几年,这个村家家户户靠种八角发了财,许多农户有数十万元的存款,建起了小洋楼,买了手机、摩托车、彩色电视机,有的村民还买了小轿车和玩起了电脑。这是该县长年坚持造林绿化,打造林业强县的缩影。至今年2月底,该县森林覆盖率达66.6%,为全国平均数的4倍多。2001年以来,容县先后荣获“全国营造林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

  领导重视 真抓实干

  为了尽快消灭荒山和实现绿化达标,容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造林绿化工作。首先确保造林绿化经费。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扶持和财政补助等多种渠道共投入2.1亿多元,大搞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其次,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篱竹造林项目和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建立绿色工程示范点24个。近5年来,全县共完成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14493公顷。同时,该县坚持强封严管,实行“砍伐一本账,审批一支笔,运输一张证,木材一家收”的管理制度,抓好护林防火、改燃节柴以及以电、沼气、液化气和太阳能代柴工作。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15.04万公顷,绿化覆盖率达97.5%。经自治区验收,确认容县绿化达标。2006年11月,自治区绿化委员会授予容县“广西绿化模范县”称号。

  如今,该县到处呈现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喜人景象。

  调整结构 提高效益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容县便把调整林种结构、改造低产林及迹地更新作为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县林业规划部门对全县山地统一规划,将南片和中片比较低矮的山地规划种植荔枝、龙眼;将坡度稍高、气温稍低的北片山地规划种植沙田柚、肉桂、八角和篱竹,并从资金、技术、种苗上予以扶持。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0年底,该县经济果木林面积达到4.2万公顷,全县农村人口人均1亩。从2001年7月开始,该县又通过招商引资、挖掘民间资本和农村信用社贷款扶持等途径,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要求尽可能做到100亩以上连片种植。为此,该县本着既尊重农民意愿,又达到速丰林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标的原则,通过合作和股份制等方式,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至今年2月底,该县速丰林总面积达到1.44万公顷,其中近5年来新增1.34万公顷,连片开发种植的速丰林占种植总面积的86.3%。通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目前,该县森林活立木蓄积已达到648.4万立方米,2001年以来年均净增6.9%。去年,全县荔枝、龙眼、沙田柚、八角、肉桂、松脂以及速丰林、竹子等项总产值达6.3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7.4%。

  产品深加工 经济大发展

  为了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容县大力发展林产工业。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办起投资3亿多元的高峰容州人造板有限公司和年造纸能力达3.5万吨的广西容县万力造纸有限公司;二是通过挖掘本县民间资本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扶持,办起了50多家异型胶合板厂;三是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办起了5家松香加工企业。此外,本县农民利用自有资金和技术办起了450多家规模不同的竹木、藤芒工艺品加工企业。目前,该县共有林产企业51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高峰容州人造板有限公司、广西容县万力造纸有限公司、中林成型板集团、东森化工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企业的林产工业框架,人造板、异型胶合板、机制纸、松香、树脂和竹木、藤芒工艺制品等各种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6年,全县人造板产量186400立方米,造纸3.56万吨,生产松香13210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1.56倍、2.3倍和4.36倍;全年林产工业总产值6.2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6.89%;全县财政收入3.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7%和17.83%。一个林业强县的雏型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