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28日 来源:当代生活报 作者:潘登 蒋涛 甘孝武 蒙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熟透了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无人摘,滞销的西红柿倒在国道上,市场内弥漫着腐烂的西红柿的气味。都说今年的西红柿丰收了,可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的农户却一脸愁容:上市的西红柿价钱便宜不说,而且还大量地卖不出去,怎么处理这些西红柿成了双桥镇农户的一块心病。为何丰收却难让人满意?记者对此调查发现,里面大有隐情。

大量的西红柿被堆在路边任其腐烂

  记者目击:完好西红柿被倒在路边

  2月26日,在武鸣县标营农贸批发市场附近,记者沿着210国道往双桥镇方向走,每走10多米,便会看到俯首可拾的西红柿被倒在路树下,散发着霉烂的气味,绵延近千米。而在210国道上,被压烂以及被清理过的西红柿痕迹也随处可见。记者拾起西红柿,发现有的竟还完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农户毫不心疼地将辛苦培育出来的成熟西红柿倒掉呢?

   “大概是因为价格太低,西红柿不易储存,农民们便把卖不出去的西红柿倒在了国道旁。”在国道旁居住的梁女士告诉记者,春节前,被倾倒在路旁的西红柿更多,果实基本都是完好无损,整个路旁都是红彤彤一片,一些路人见新鲜的西红柿被倒在路旁,竟还拾回去食用。

  市场行情:最低价至0.1元/公斤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随后来到了标营农贸批发市场了解市场行情,绕着标营市场走了一圈,记者发现整个农贸市场到处都残留着腐烂的西红柿,三四个清洁工人正在清理地上的西红柿。

  一位出租铺面的女老板告诉记者,今年的西红柿特别便宜,在年初二时,价格低至0.1元/公斤。她称,往年都会有很多老板来市场收购西红柿,但今年来收购的老板非常少,一些摘下西红柿的农户寻不到买家,只得自己零售,卖不出去就将其倒在路旁。

  “价格低,苦的是市场供应地的双桥镇农民”,在标营市场物业管理处,当班的李小姐表示,今年的天气异常暖和,西红柿的产量猛增不少。“过去在这个市场里,春节前后每天都会有十几万斤的交易量。但今年每天的西红柿交易量大概在15000斤到20000斤左右,价格是每公斤0.3元至0.4元。”

  农民收成:一亩西红柿只卖了47元

  市场行情不容乐观,那么农民对此反应如何?记者随后乘车来到了双桥镇调查。在农户的西红柿地里,只见西红柿枝头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却无人采摘。农户黄某正在田里劳作,他苦笑着说:“今年种植西红柿的农户十有八九都是亏本。”黄某说,他今年种植的西红柿虽然获得了丰收,但是至今为止,一亩多地只卖了200多公斤的西红柿,收入仅47元。

  “反正卖不出去,还不如让它烂在地里。”黄某心酸地说,去年看到别人一亩地的西红柿卖了1万多元钱,但遇到今年这种情况,他根本没心思去摘果。

  记者了解到,种植一亩地的西红柿需要成本过千元,而按照去年的均价,农户可以盈利万元,但是到了今年却因市价太低,农户们叫苦不迭。

  现实情况:西红柿丰年增产难增收

  据了解,西红柿的收购价格比较低在南宁是普遍现象,不仅在武鸣双桥镇,在江南区的吴圩与良庆区那马等南宁周边的蔬菜生产基地,新鲜的西红柿红果价格也在0.1-0.2元/公斤之间,与去年高达1.4元-1.6元的平均收购价格相差甚远。

  双桥镇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去年该镇的西红柿产量较少,农户们争先恐后地把西红柿运送到市场,前来抢购的批发商也络绎不绝。如今收购价格远远跌过种植成本,虽然每天仍有人前来收购,但是一些农民还是不愿下地采摘。

  “今年西红柿种植面积扩大太快,又加上天气变暖,增产却难以增收”,在双桥镇的蔬菜基地上,正在视察工作的南宁市农业局副局长孔德工介绍道,去年西红柿的收购价格达到1.4元-1.6元,赢利较大,吸引到种植西红柿上来的农民为数不少。仅在武鸣,去年就增加种植西红柿1万亩,但是遇到今年天气偏暖,西红柿成熟速度加快。在市场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大量新鲜且不容易保存的西红柿上市以后,价格难以“水涨船高”。

  专家意见:“暖冬”是把双刃剑

  据气象部门统计分析,2006年度南宁市年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0.9℃,偏高程度列1960年以来第三位。各县(区)的年平均气温介于21.6℃~23.1℃之间,较常年同期相比,偏高幅度在0.6℃~1.4℃之间,这显而易见是一个偏暖年。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的高歌教授分析农户难增收的原因,是由于今年冬季全国普遍升温,造成了南方大量西红柿的早熟,产品在市场上连接得过早;而这几年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已经通过温室大棚种植了大量包括西红柿在内的蔬菜,北方各省对广西西红柿的依赖性已减少;再次,由于西红柿本身难以储存,如果冷冻的话成本比较高,所以必须要在短期内卖出。因此,遭遇暖冬的南宁市周边地区市场供求失衡,价格一跌再跌,果型不好或成熟透、不耐贮运的西红柿卖价更低。

  2月27日下午,南宁市植保站研究员陈永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暖冬”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也易于害虫的繁衍,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威胁。他说,这种暖冬气候,技术上直接影响是西红柿收获期缩短,价格下跌,但品质相对其它气候来说较好。在这种早晚温差大的气候下,蚜虫活动较多,要注意防止蚜虫对西红柿造成的植物病毒病,避免农药使用过量。

  陈永宁还说,像这样的气候,一般来说,明年重复出现的几率很小,西红柿产量将略有下降。

  农户出路:转变思维寻找销路

  “农户应该尽快转变思维,才能胜出”,高歌教授分析道,从整件事情来看,该镇的农民走上了一条“价格高—种植多—难销售”的循环道路,这种情况在农产品的产销上是非常普遍的。

  高教授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西红柿的出售,只要生产户主动联系商家,通过网络的途径多跑多联系,应该可以将西红柿卖出,从而降低生产户的损失。往后西红柿生产户只有将销售问题放在找销路,或者生产优良的西红柿品种,将生产与加工销售一体化,才能避免亏损。如果西红柿的品种很优良,色素达标,生产户将西红柿直接做成西红柿酱,包装得也非常好,将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后就不愁销路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