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狗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过去的2006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06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作为2006年“粮食产业强县”的象州县,全县粮食总产21.05万吨,比上年增产3.21万吨,增长率高达18% ;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35.6公斤,同比增产38.7公斤,增长13%;全县年人均有粮685.7公斤;出售商品粮14.84万吨 ,人均出售商品粮 483.4公斤,粮食商品率70.5%;农民人均产粮、人均提供商品粮名列全区前列。几年来,象州县先后被评为广西“粮源基地县”、“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荣获2005年度全区优质粮食产业进步奖。

  象州县注重把粮食产业建设成一个现代产业。首先,该县建立了优质稻种子基地1万亩,生产优质良种40万公斤,供应农户。该县还加强优质高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全县共推广水稻旱育抛秧、免耕抛秧35.51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7.3%,使用壮秧剂面积32.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8.61万亩,开展植保综合防治面积36.56万亩,良种普及率达99.1%,稻-灯-鱼、病虫无害化治理等成为自治区示范样板,初步通过无公害水稻的产品认证。

  象州还注重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优质稻产业化经营。全县共引进了3家上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建成大米加工企业共35家,年加工消耗稻谷10.2万吨,发展年销售总额100万元的优质粮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 个,销售收入总额为9862.5 万元。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优质谷生产销售合同18份,协议收购稻谷总量8100万公斤,全县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

  优质谷生产成了象州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2006年,全县水稻面积45.91万亩,其中优质稻占93.1%,优质稻总产量16.74万吨占水稻总产的92.7%。种植优质稻亩增收118.7元,全县农民种植优质稻人均增收71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