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狗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过去的2006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06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2006年,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民人均有果面积1.69亩,人均有果2.11吨,人均水果收入25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00元近8成,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居广西前列;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1.29万亩,总产量5.14亿公斤……恭城以“水果产业强县”的身份,列入2006年“广西特色农业10大强县”。

  首先,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水果产业。几年来,恭城建立了黄岭无公害柑桔生产基地和莲塘岭月柿生产基地,各乡镇都建立了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片,释放捕食螨,安装诱虫灯、黄板、水果套袋,施用沼液(渣)等有机肥,全面禁止违禁农药使用等。几年来,“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区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水果)产地认定”证书、“农业部无公害水果认证”、“自治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等荣誉接踵而来。

  其次,大力开展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恭城先后引进了北京汇源、大连汇坤等国内农产品加工知名企业。2005年,全县水果食品、饮料行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50%,实现了恭城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超市”甚至漂洋过海的跨越。县里还设立了农产品流通办,县、乡、村各级组建水果销售协会,利用农业信息网,常年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年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4万份,将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东亚国家和地区,全县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量占水果产量的35%以上。

  第三,积极创建水果品牌。“恭城月柿”畅销广东、港澳,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及地区,出口数量和质量居广西首位;恭城桠柑果形大、圆、皮薄、肉脆、含糖分高、籽少,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中国桠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等称号相继落户恭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