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过去的2006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06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06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2005/2006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2.5万亩,糖料蔗产量465.6万吨,蔗糖产量56.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7.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

  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仅2006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6.7%,机械化中耕占53.7%。2002年—2005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治旱保水综合应用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

  第三招是龙头企业大带动。全县现有制糖企业2家,日榨能力3.2万吨,其中东亚糖厂是目前全国榨蔗量和产糖量最大的制糖企业。两家制糖企业原料蔗收购推行“订单农业+价格联动”经营机制,实行优质优价,建立了蔗农与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全县57170户蔗农全部与两家糖厂签订订单合同,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

  (由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供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