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03日 来源:桂林晚报 作者:刘先春 杨征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恭城瑶族自治县围绕以柑、橙、月柿、沙田柚为代表的水果特色产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催生了富民路,去年水果总产量突破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增长20%。

  该县不断加强科技培训,构建了由首席专家对农技干部进行培训,由农技干部抓好示范户培训,由示范户带动周边户参加学习、培训的技术推广体系。该县三江乡十八岭村贫困农民伍先勇利用参加培训学来的脐橙管护技术精心呵护家里的8分地脐橙,仅此一项便收入1万元,极大地提高了防止返贫的能力。据统计,该县去年举办科技培训班713期,培训3.12万人次。

  在提升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中,该县重点推行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2006年实施水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达32万亩,成为全区规模最大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新增产值835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0多元以上,果品获农业部无公害论证,被列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此外,“恭城月柿”商标获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茶江牌”恭城月柿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

  针对柑、橙、桃类水果种植面积大、时间长,品种老化、品质不高的情况,该县加强了水果品种的改良宣传和发动工作,去年完成水果品改1.85万亩,建立水果品改示范点11个,示范面积918.6亩。平安乡大岭村村民余承谋通过水果品种改良,种植七分沙糖桔竟得2.1万元,引得村里人跃跃欲试,全村品种改良步伐加快。

  科技兴农使恭城加速发展。全县56%的农户拥有耕整机、拖拉机,70%的农户拥有摩托车,40%的农户建起了钢筋水泥楼,彩电、冰箱逐渐普及。全县881个村屯有368个进行统一规划,已实施规划建设80余个。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