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1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劳乾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6月,灵山县奶水牛业获自治区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二等奖。7月,灵山县畜牧水产局、百强水牛奶乳业有限公司、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被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分别评为广西水产畜牧业“十五”期间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龙头企业、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9月,灵山县获2006年国家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试点县。12月,国家在南宁召开全国水牛开发现场会,推广了灵山经验。
    2006年,灵山县发展奶水牛业可谓是好戏连台。

  2006年,灵山县杂交水牛存栏量达11214多头,出售杂交水牛使农民实现增收4023.8万元。利用1025头杂交母水牛挤奶,产奶量达1518吨,奶产值546.5万元。目前,灵山县已成为广西发展杂交奶水牛养殖重点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牛生产和供应基地。

  品种改良越改越高

  2006年,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定为“牛品种改良质量年”。为促进质量年工作的开展,灵山县水产畜牧局4月30日专门召开全县牛品改工作会议,会上重奖了县畜牧站、新圩站、灵城站三个品改先进站。会后,全县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品改服务体系,建成水牛人工授精点35个,人工授精技术员100多人,使水牛受胎率达52%以上,处于全区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建立了奶水牛专家大院等科技服务体系,组织常设专家3名,非常设专家9名,经常开展科技人员为农民和企业服务等活动,全县牛品种改良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累计全县杂交配种母牛37563头,其中人工授精21323头(水牛12492头、黄牛8831头),本交16240头(水牛12308头,黄牛3932头)。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水牛达55.8%,黄牛达66.7%,分别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

  规模养殖越养越大

   灵山县从实践中总结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奶水牛业的经验——大力发展小区规模养殖,实施小区养殖拉动,把分散的养殖户集中到小区,建立起从人工授精到牛奶销售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全程实行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既使生产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农民养殖奶水牛热情。经验总结出来后大力推广,农民纷纷兴建奶水牛养殖小区。如伯劳镇六槛村委会的察聪、三雅塘等27户农户,集中建设牛位100个,实行小区规模养殖。百强公司的奶源基地帽岭奶水牛养殖小区也扩建了244个牛位,现存栏奶水牛196头。2006年底,全县奶水牛养殖小区已达19个,存栏奶水牛3034头。

  经合组织越组越广

   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是灵山县发展杂交奶水牛养殖的重要举措。2006年,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会员196人,理事9人,理事长1人,收奶站1个,种公牛32头,固定资产36万元。发展养牛户达到1653户,杂交水牛存栏4621头。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极大地缓解了全县养殖产品卖难的问题,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养殖生产和带动农民增收。据统计,2006年,灵山县农民养殖一头奶水牛的纯收益从2005年的2200元提高到3000多元,提高了36%,农民养殖奶水牛热情进一步高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