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11日 来源: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局 作者:何金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技部自2001年开始引进试种推广两优培九等超级稻品种(组合)以来,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至2006年全县推广超级稻品种(组合)已达10余个,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并收到了明显成效:经有关部门测产验收,超级稻平均亩产达到535公斤,比一般杂交稻组合平均亩增干谷50公斤,增产10%,稻米品质亦得到明显改善,超级稻米市场销售价格达2.6~3.2元/公斤,比一般杂交稻米高出0.4~0.6元,提高了2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该县位于广西北部,其水田大部份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由于山高水冷,大部分水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中稻,全县年中稻种植面积为约9万亩,约占全县水田面积的65%,其中可蓄留再生稻的中稻保水田有4.5万亩左右。随着中稻再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再生稻的蓄留面积也日益扩大,广大山区农民迫切希望能有高产、优质、多抗且再生能力强的品种(组合)代替沿用多年、种性与抗性已明显表现退化的汕优63和Ⅱ优63等杂交稻老组合。根据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生育特性,完全可以在该县中稻地区推广种植,并且可以蓄留再生稻。为此,该县农技部门于2001年引进首个两系杂交超级稻组合两优培九在斗江镇周牙村上塘外屯垄南作中稻连片试种30亩,并获得成功,平均亩产达649.5公斤,最高亩产达832公斤,创该县单季水稻历史最高记录,且米质达国颁Ⅱ级优质米标准。2002年两优培九示范面积迅速扩大到4500亩,但因品种纯度不高,加上农户尚未掌握两系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当年示范结果并不理想,从而影响了超级稻在该县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近两年来,该县农推广部门,根据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农业厅和柳州市农业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了超级稻的引种示范推广力度,组织实施《超级稻新品种(组合)示范与推广》项目,层层抓好示范样板片(点)建设,做好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开展高产竞赛活动等,以不断扩大超级稻的影响,从而激发了基层农技人员推广超级稻、农户种植超级稻的积极性,使该县至2006年超级稻的种植面积突破了3万亩,占当年全县中稻播种面积的34%,提前实现了国家农业部提出的超级稻发展“6236工程”中“超级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30%”的目标。

  我国从2005年起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按照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均在大力实施超级稻发展的“6236工程”,即经过6年的努力,培育并形成20个超级稻主导品种,使超级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30%,亩均增产60公斤,带动全国水稻单产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在三江县推广种植的超级稻有中浙优1号、国稻一号、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Ⅱ优明86、准两优527和红莲优6号等10余个品种,其中三系籼型杂交稻8个,两系籼型杂交稻3个。从2006年的测产验收结果来看,三系稻单产高于两系稻。其中中浙优1号最高亩产达到700公斤,平均亩产接近600公斤,比其它超级品种平均亩增60公斤、增产11%,比一般杂交稻组合平均亩增110公斤、增产23%。该组合分蘖能力,株型紧凑、直立,较耐肥、抗病、抗倒伏,结实率高(达到90%),米质优(达到国际优质米Ⅰ级标准)。而在该县最早引进种植多年的两优培九平均亩产已不到500公斤,与一般杂交稻组合产量相当,主要感染稻曲病严重。为此,该县农技部门根据超级稻品比试验结果和在面上示范推广种植的表现,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农户的种植习惯,计划适当淘汰一些感病严重的超级稻组合(如两优培九等),确定高产、优质、多抗的中浙优1号、Ⅱ优航1号和特优航1号等2~3个适宜品种为该县2007年的超级稻主推品种,其中中浙优1号为重点推广品种,建立百亩连片中心示范样板2~3个和千亩连片示范样板1~2个,辐射带动该主导品种在面上推广种植万亩以上。同时,加强对超级稻强化栽培、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水稻塑盘育秧及旱育保姆无盘育秧免耕抛栽、旱育稀植、节水科灌等先进稻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及与其相关技术的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应用,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百亩连片中心示范样板单季稻亩产700公斤和千亩示范连片示范样板单季稻亩产650公斤以上的目标,并带动全县超级稻单产水平的提高,将该县超级稻亩均增产指标从上年的50公斤提高到60公斤以上,提前实现超级稻发展的“6236工程”目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