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0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林长理 陈 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凤山县找准农业发展路子,切实抓好“兴工富县”战略,放活第三产业,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强劲发展的“三足鼎立”的良好局面。

  农业经济实行“以短养长”和“长短结合”政策,稳步提高农业生产,逐步形成短以“稳粮、促桑、增烟”为配套,长以“八角、杉木、油茶、核桃”生产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县域经济由“点状”向“块状”转变,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势。目前,该县已发展杉木林46万亩,八角林26万亩,油茶23万亩,桑园面积2.3万亩,烤烟4000亩,良种核桃7.5万亩。在农产业增长的拉动下,2006年1-10月,该县农民实现人均现金收入1744元,增长20.3%。

  在工业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改制、重组,实施“兴工富县”战略。该县把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经济的龙头来抓,实施“兴工富县”发展战略,目前,已通过招商引资兴办7个褐铁矿采选企业,黄铁、黄金矿、方解石等加工厂各2个,1个金属硅冶炼厂等企业,总投资达3.78亿元。引进投资3744万元建成以宏宇木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业,形成林产品产、供、销一条龙。引资1.39亿元建设良湾、砦牙、上林、坡坝等水力发电板块,装机容量增加2.89万千瓦,年可增加发电量1.13亿千瓦/时。

  加快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搞活第三产业。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该县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纷纷进入城镇,从事第三产业服务,活跃了县域经济。2006年1-10月,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3317户4300人,同比增长13.74%,完成零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15.88%。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6亿元,同比增长13.5%。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