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财通。”这是农民对农村公路建设好处的朴实概括。近日,记者来到武鸣的一些村庄,近距离感受到,农村公路的建设直接促进了农村面貌的大改变,一条条将城镇与村屯连接起来的农村公路,不但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也把农村、农民带向了致富的道路。
路通冬种忙
俗话说,农忙忙死,农闲闲死。 去武鸣县双桥镇杨李村途中,记者心想:“都入冬了,村民一定很闲,找人采访应该不难。”不料,与村委会主任李煌锦刚打照面,他就一摆手:“现在村里没有闲置的田,全部都搞冬种了。”
杨李村的进村水泥路不算长,只有1公里,今年7月开工建设,不久前刚刚修好。李煌锦微笑着站在路口迎接记者。说到道路通的好处,他很来劲:“去年冬种马铃薯只有800多亩,今年路好了,扩大到了1000亩。”
李煌锦说,杨李村4个自然屯有285户共1074人,除了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一年四季都忙个不停:春夏两季水稻一季不漏,兼种西瓜;秋冬的“主打项目”则是马铃薯、西红柿和蔬菜。
以前,道路不通时,杨李村人冬种的热情并不高。“自己运太辛苦,叫车运费又贵,算算账肯定划不来。”村民说,一旦下雨,村里的泥土路坑坑洼洼,所种的马铃薯、西红柿或水果难运出去,只能靠村民自己开着摩托车、自行车拉到武鸣的农贸市场交易。
如今,数条水泥路蜿蜒在田垌,直通村民的果园和菜地。前些日子下雨,村民种的马铃薯和西红柿照收不误,开着货车的老板直奔田间地头收货。
“路好了,马铃薯价格也上来了。”李煌锦说,以前是急着出手,生怕老板不要。现在道路好了,来收购的老板很多,村民讨价还价很“牛气”。
有路货运畅
“我们这里缺水,不搞冬种。”双桥镇的平等村,虽然与杨李村在同一个镇,但这里的冬种气息一点不浓。不过,村支书潘庆标脸上并没有愁容。远处,一大片木薯地和甘蔗地正等着收获。
平等村总共有7个屯,今年修了11.5公里的通屯路,几乎全部的村屯都通了水泥路。道路修通后,一些村屯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坐班车直达武鸣县城。村民出行方便了,货运也畅通了。
潘庆标不仅是村支书,还是村里的一个生意人,平时收购村民种的西瓜、木薯和甘蔗,然后租货车运到县城交易。以前,村里的主干道路况不好,一些村屯还不能通四轮车,外面的货车总不肯进村。即使答应进村,运价也很高。一次,潘庆标将数吨的甘蔗收上来后,想联系车出货,哪知道突然下了10多天的雨,一些不能及时运出去的甘蔗最后全发霉了。现在,潘庆标一天轻轻松松跑完几个屯收货,然后一个电话,货车眨眼就到,运费也没有以前贵。
修路干劲高
“没有政府,这些路还真修不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没钱。”做了多年村干部,李煌锦眼中的“农村修路史”,也是一部艰辛史。
杨李村刚刚完工的1公里进村路原是一条泥巴路。从去年开始,在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支持下,杨李村人才在原来的基础上一点点添加自己的“硬件”。修建这条1公里的通村路,政府补了15万元,村里出了两万元。今年,杨李村还加修了2公里的通屯路,上级部门拨了12万元水泥,再由集体经济补16万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