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红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根小小的篱竹,在许多人看来根本不起眼,但在藤县篱竹收购商吴某的眼里,却是宝贝,是财富。他每年销售篱竹的纯收入近10万元。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藤县出台措施进行封山育林,为篱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量丰富的篱竹自由自在生长在荒山。近年来,东盟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急需大量篱竹做篱笆和搭建瓜棚及菜棚,对篱竹的需求剧增。精明的藤县商人利用这个商机,在全县19个乡镇设点收购,然后经过简单加工、漂洗、烘干,全部出口东南亚。

  目前,全县比较大型的篱竹制品厂有五六家,甚至吸引了深圳的客商到县工业园区投资办厂。因为篱竹具有可再生性,而且生长周期短,无需特别技术进行管护,使得篱竹的收购来源稳定且广泛,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门路。这几家大型篱竹制品厂,为当地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

  在一家大型篱竹制品厂,笔者看到,在货场上全部是一捆捆的篱竹成品或半成品。据这家制品厂的老板介绍,这些篱竹全部是附近的篱竹经纪人在各地收购后运来的,一般是农民们在农闲时上山砍下来的,基本不占用农民的农忙时间,有些农户一年的收入有5000多元。

  具有环保优点的篱竹,越来越受到东南亚客商的欢迎,收购价节节攀升,每50公斤收购价从去年的21元上升到今年的近30元,从事篱竹的经纪人有200多人。藤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篱竹收购站点,全县篱竹产量达3000多吨,每吨收购价为600元,出售篱竹成为许多农户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