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兴忠 陈 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尊敬的蔗农吴廷杨,您好,您的准砍证88×××,你可以开始砍甘蔗了。”

  看到这条短信时,还在田里干活的上思县南屏乡吴廷杨仍半信半疑,不敢贸然砍蔗。因为他知道,一旦砍下来不能及时运到糖厂,甘蔗会因新鲜度下降而价格下跌。他种了大半辈子的甘蔗,从来都是自己提前几天耗在乡政府才能拿到砍运证,而且还得花上百把元钱的路费、住宿费等。一个短信就可砍蔗,他不信。

  然而,二三天后他发现,村里人都在砍蔗了,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在收到短信后马上组织人马砍蔗的。这时,他才相信短信提供的信息是真的。

  这是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与昌菱糖厂合作开发的“甜蜜通”短信平台给蔗农带来的好处。这一系统的运用,通过糖厂内部管理系统与移动短信平台的直联,实现企业内部生产办公与蔗农、运输商的短信沟通,使糖厂的有关信息及时地传递到蔗农手上:发送砍蔗计划单、派车调度单、临时调度单等;甘蔗过磅自动短信告知;蔗款结算到户自动短信告知。这些使蔗农省去了很多麻烦,节省了人力、物力。

  蔗区成了糖厂“第一生产车间”

  刚到9月份,蔗农手机上便出现一个短信:“各位蔗农,你们好,现在是甘蔗开始进入茎伸长和糖分积累并进期,当前土壤较湿润,是施肥壮尾最佳时期……”接着,各蔗区蔗农手机上便会隔三岔五地收到有关如何防治病虫害、注意除草、喷药等短信。

  南屏乡巴乃村的蔗农张兰芳告诉记者,进入9月份以来,她经常收到短信,提醒她在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注意哪些事项等。她们村里人几乎都是按照手机短信的提示去管理蔗区的,直到甘蔗砍完拿到钱。

  短信业务,使糖厂与蔗农间的关系由传统上的依附关系变成了利益共享的统一体。糖厂业务科林绍汉主任说,以前,糖厂只管收购甘蔗,至于蔗农生产上的事很少去管,蔗农也只管生产,糖厂需要什么样的甘蔗,哪种甘蔗产量高,什么时候砍甘蔗能达到最大效益等,蔗农也不知道。实际上造成了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糖厂吃不饱、吃不鲜,蔗农有蔗难卖或卖不了好价钱。

  自从有了短信平台,蔗农的生产进度基本上都在糖厂掌握之中,哪个蔗区情况如何,糖厂了如指掌。

  糖厂可以经常“吃鲜蔗”了

  以前,蔗农抱怨,等量等质的甘蔗,为何所得收入不一。糖厂解释,新鲜度不同。

  林绍汉对记者说,以前糖厂派车出去装甘蔗时,经常出现司机到蔗区转了老半天,还是找不到要装的甘蔗,而蔗农又在家里干着急。结果,糖厂责怪蔗农不提供准确地址,致使运输成本加大;蔗农也因甘蔗推迟入厂新鲜度下降而价格下跌,埋怨糖厂服务质量差。有些蔗农为了尽快把砍下的甘蔗运到糖厂卖个好价钱,甚至前往糖厂附近住上几天,直到联系好车后才回去,为此花费的路费和住宿费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导致一些蔗农干脆把甘蔗卖到其他糖厂去。

  无论是糖厂责怪蔗农不提供准确地址或不守信卖到其他地方,还是蔗农抱怨糖厂服务质量不高,都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糖厂与蔗农间严重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使蔗农利益受损,糖厂经常吃不饱且吃不上新鲜甘蔗。据测算,每吨甘蔗推迟1小时压榨,其含糖量要转移0.1个百分点,产糖率也相应下降。

  今年3月3日昌菱“甜蜜通”0123489短信平台开通后,成功实现了糖厂与蔗农间的信息对称,实现了快捷、有效、及时地信息沟通。

  受益最明显的是蔗农。上思平福乡雄杰村的梁永春说,他种了30多亩甘蔗,大概要20车才能运完,以前砍甘蔗后,从跟车至糖厂过磅、结算,要从家到糖厂往返十几次,每年仅路费、食宿等方面就得花500多元。如今就不用了,昌菱糖厂会把所有信息发到他手机上,在家就知道所有信息。接着他把手机递给记者。记者在他手机上看到这样两则短信:“梁永春蔗主,本车甘蔗过磅重量为9.062吨……”第二条短信为:“梁永春蔗主,您好,您的甘蔗已经结账,您可直接到您账户上查询所得款数。”

  由于蔗农甘蔗砍下后能及时运到糖厂,糖厂再也不用吃陈旧甘蔗了,可以在甘蔗砍后第一时间运到糖厂。林绍汉说,自从有了短信业务后,出糖率平均提高近10个百分点,给每个蔗农平均省下300元钱。

  短信业务实现多方多赢

  短信业务系统,是个投资少、见效快又塑企业形象的好平台。其效益不仅体现在糖厂,还体现在蔗农和移动公司方,实现了多赢的局面。林绍汉说。

  实施“甜蜜通”项目,企业一次性投入几万元设备费用,此后每月只需支付短信费用即可,而这个信息化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远远超过企业的投入。

  据昌菱糖厂办公室负责人龙清华说,短信业务实施后,产糖率的提高和甘蔗运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企业的有形效益,更是企业无形效益,即企业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由此塑造了企业的新形象,蔗区蔗农基本上成了糖厂第一车间工人。昌菱糖厂除本部外,有在妙、平福、南屏、公安和华兰五个蔗区,他们因糖厂服务质量的提高,自觉把甘蔗卖到昌菱糖厂,基本没有卖蔗到其他地方的现象。

  此外,移动业务在农村得到拓展,农村的手机普及率迅速提升。部分蔗农一直以来没有使用手机的,现在纷纷用起了手机。据统计,自实施短信业务后,在昌菱蔗区新增手机1256户。“甜蜜通”实现了多方多赢。

  编后 随着广西各行业领域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各方对信息化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遵循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广西打造成信息化中心的战略思路,如何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应用开发和持续提升信息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广西企业和广西通信运营企业思索的方向。作为中国移动的子公司,广西区内专注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的主导电信运营企业,基于中国移动优质的无线网络信息平台,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推出的“甜蜜通”业务,为糖厂、蔗农、运输商三方提供了以短信沟通的信息平台,使糖厂与蔗农之间由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到现代的信息化沟通,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政府、企业和农民间的头痛事,即糖厂开榨时“吃不饱且吃不鲜”与农民丰收之后“卖蔗难”的矛盾,农民省钱、省心,企业省事、省力又高效,实现多赢的局面。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这一助力企业信息化的项目,为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现出做优秀企业公民的决心和实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