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横亘粤西和桂东南的云开大山,是东部和西部的分水岭。往东,是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往西,是承接东部产业西移的后发达地区。多少年来,西侧由于交通条件制约,与东面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如今,大山西侧的岑溪市,大手笔打造交通网络,向建设连接两广陆路交通枢纽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岑溪人跳出岑溪看岑溪,营造有针对性的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借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舞起发展的龙头。

  如果把县乡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分别比做“1”,那么它们相加的结果就应当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基于这种渴望,以及广泛的横向接触中看到自己的先天不足,岑溪人对路的渴望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

  1991年,岑溪人硬是感动“上帝”,让铁路拐了大弯,这个故事至今仍让不少人津津乐道。又正是靠着这股热情,如今的岑溪,城乡道路网络已全部建成。全市绝大部分村都有山区四级路通达,14个镇都有二级路通达。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岑苍、岑兴方向的高速路正在兴建,往罗定的高速路准备开工,岑溪到信宜的高速路不久也将开工。

   四通八达的路网,让岑溪尝到了甜头。刘昌贞是波塘镇六岑村的村干部,一辈子生活在群山包围中。到家门口的路修通后,他感叹道:“要出圩入市或到岑溪市区,也可一天来回往返了。”路的开通,不仅活跃了经济,而且带来了信息和意识的渐变,缩小了农村与外面的距离。直接得益的还有旅游业。过去,岑溪的奇山秀水藏在深闺无人知。如今,有了路的便利,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桂东第一瀑”、“岭南第一漂”成为岑溪旅游业的两张名片。

   腾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但交通条件的改善,是腾飞的基础而不是必然。腾飞,还需要多方条件的支撑,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则是先决条件。岑溪人经过殚精竭虑的反思,以开阔的发散性思维来承接东部产业西移。紫泥工业区,定位于珠三角——岑溪——东盟三点一线上的家电产业园,专门承接家电产业的整体转移。这样的定位基于科学的分析,岑溪市市长刘廷深有感触:“解剖一个企业,特别是主要原材料、运输、生产的真实成本,从而得出比较成本,为什么要到岑溪投资就很有说服力了。”

  倒算成本法,精确招商,让珠三角的老板怦然心动,这就是岑溪市招商引资的法宝之一。家电园区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拿不出,该市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吸收民间资金盖厂房出租,厂子一来就有“窝”了。格兰仕副总经理冯先生说:“先为鸟儿造好笼,再吸引鸟儿陆续进来,学到了珠三角招商引资的精粹。”他自觉地当起了“两广大使”,穿梭于两地游说。这一形象的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岑溪市以交通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共识。基于此,岑溪在近几年先后以二级公路为依托,办起了石材、家电、皮革三个工业集中区,区内配套相应的设施,其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断加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