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 江洪作 施毅 张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额医疗费补助起付点降低、财政投资更多、报销比例和范围不断增大,新农合给群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11月15日,灵山县召开了2007年度新农合工作动员大会,部署了明年新农合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灵山县经过两年的探索,建立起新农合医疗制度的长效机制。

  新农合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于提高农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灵山县2005年被列为全区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为了把这件造福农民群众的好事办实,当地县委县政府多次对这项制度几次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经过两年的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合作医疗逐步走上了长效发展的轨道。

   当地县委政府将新农合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来抓,各级各部门也全力支持,逐步建立起健全管理网络,创新和完善补偿技术方案,并结合农村救助制度,建立起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为更多的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筑起安全保障网。

   新圩镇秦屋山的群众秦某,治疗心脏病花去医药费用6.8万元,报销了1.7万多元。农民住院医疗和分娩有报销,减轻了经济负担,在一程度上扼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农民健康有了初步的保障。参合农民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上升,农民对自身的健康关注增加了。同时也增强了医疗机构为民服务的观念,推动了卫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统计,2006年度灵山县有62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2006年度每位农民筹资45元,其中,各级政府为每人补助35元,农民每人自缴10元,共筹资2790万元,前十个月有8.3万人享受合作医疗补助1631万元,群众受益率13.3%。

  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起,农民自缴的10元不变,财政出资金从今年的35元增加到40元;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的起付点将从今年的1.5万元降低到1万元,同时,到镇级或是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报销比例分别从55%提高到60%,从35%提升到40%;从明年起,还将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慢性病门诊纳入补偿范围,参合农民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灵山合管办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了参加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今年全县有62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明年将达到68万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