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李慰明 李鄂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香蕉是浦北县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在稳定香蕉种植面积上,通过科技创新,推广新的优良品种,改造劣质果园;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采用栽培管理新技术,提高了香蕉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大力推广香蕉无伤采收处理生产新技术,减少水果的机械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水果的好果率、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香蕉的发展,增加了蕉农的收入。
  推广优良品种 调整种植结构

  为了改造劣质果园,提高香蕉良种的覆盖率。该县积极引导蕉农实施香蕉果园更新种植,推广威廉斯(B6、8816)、巴西、台湾八号等高产优质良种,调整香蕉的品种和种植结构,使全县的香蕉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8%。为促进香蕉的均衡上市,调节市场需要,对香蕉的种植和收获季节进行调整,从2001年起,每年把全县种植的香蕉调整30%的香蕉在国庆中秋前后上市,40%的香蕉在元旦前上市,30%的香蕉在春节前后上市。通过调整,香蕉产量得到稳步增长,最高亩产可5500公斤,同时,使香蕉上市供应平稳,有效地调节了过去在年底上市的销售压力,且价格稳中有升。香蕉产量早过去的23万吨增加到31万吨,每公斤香蕉由过去的1.2元增加到2.1元。

  在调整种植结构上,该县结合本地香蕉生产特点,进行香蕉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单一的春季种植改为春、秋两季种植,加大秋植香蕉的种植推广。发展秋植香蕉,不仅可提高香蕉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使原来香蕉上市时间延长3个多月,减轻以往香蕉大量上市造成流通渠道的压力,调整香蕉市场淡季的供应,很好解决香蕉销售问题。

  实施标准化生产 提高果品质量

  该县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十字方针,狠抓香蕉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实用栽培管理新技术。做到早抓早管,增施有机肥,对香蕉各个时期的生长分别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果实上下大小均匀,提高蕉果档次,使香蕉提早上市,果价看好。通过香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实施,香蕉产量、商品率、优质果品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仅大成镇香蕉平均亩产达到2610公斤,比过去的每亩2500公斤增加110公斤,增长4.4%,且香蕉果品商品率达93%以,优质果品率达65%以上,大大增加了蕉农的收入。

  推广无伤采收 提高产品档次

  过去由于没有采用香蕉标准化生产。采收不当机械损伤严重,没有统一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导致种植产量虽高,但产品的档次较低,货架期短,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经济效益低,蕉农增产不增收。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把香蕉标准化生产与采后商品化处理进行有机结合,实施香蕉商品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结合国内外的香蕉标准化生产和香蕉商品化处理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广大蕉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生产出更多符合出口标准的香蕉,适应市场竞争,从而提高香蕉产业的整体效益。香蕉经采后处理的果品,外观质量、果品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卖相很好,每公斤比市场价提高了0.4-0.6元。而且生产线的运转,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由过去每小时香蕉处理量为0.5吨提高到现在的3-5吨,包装由简单的纸箱包装改为现在的薄膜真空纸箱包装,减少果品水分损耗达25-30%,增收节支效果明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