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苏 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1月25日,笔者在浦北县泉水镇(氵並)山村委看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扬锄挥锹抽槽植桑,养蚕大棚和小蚕共育室施工建设紧锣密鼓。这是我市实施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打造浦北万亩生态桑园的一个场面。

    茧丝绸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特有茧丝绸资源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国家商务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浦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适应桑树生长。桑树生长周期短,容易成林,不仅可使农民致富,而且还可以绿化环境,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同时,浦北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桑蚕一直是该县农民致富的传统产业。

    今年4月,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后,我市申报的在浦北县兴建“万亩生态桑园基地项目”获得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的批复,被列为全国50个建设项目之一,并获得国家200万专项资金的扶持补贴。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力推动浦北县做强做大桑蚕产业,该县蚕农每年可增加收入约3000万元。

    项目批复后,我市迅速成立市“东桑西移”项目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浦北县泉水、安石等养蚕大镇进行调研。在具体分析研究后,制定了《钦州市“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以浦北县泉水、安石、石埇三镇为万亩桑园主要建设基地,并在布局、资金筹措、使用及补贴办法等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

    目前,正在浦北县泉水镇(氵並)山村、石埇镇油滩村、安石镇安石村各兴建一个500亩以上的“东桑西移”工程项目核心样本,每个样本辐射带动发展蚕桑3500亩,加上老桑园面积5000亩,总面积已将达到 1.5万亩。同时,还在上述3个村建150间900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建50间25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推行方格簇150万片,万余亩生态桑园基地已初具规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