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7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陆波岸 卢英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江南区农民冬种忙

 

  水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持续高温少雨,使江南区出现严重的旱情,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困难。面对挑战,江南区广大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旱第一线,掀起一股抗大旱促冬种热潮。

  11月13日,自治区抗旱促冬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江南区召开,该城区的抗旱促冬种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旱灾无情 干群同心

  8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少雨,江南区遭遇干旱的煎熬,农业生产遭受严峻的挑战。

  江南区辖区大多为丘陵地貌,内河较少,农业用水主要以水库灌溉和打井抽水为主。据统计,截至11月中旬,干旱导致该城区114个村屯受灾,受旱作物面积19.3万亩,受旱人口1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1.43万人,农业经济损失2367万元。

  江南区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来自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水稻、甘蔗、西瓜、蔬菜生产是城区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其中,蔬菜常年播种面积为29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蔬菜生产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面对严重干旱,江南区干群团结一心,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投入抗旱。早在5月26日,江南区就召开城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抗旱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入秋以来,城区特别成立了抗旱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到各镇村了解旱情,到田间地头实地研究对策,落实措施,指导和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做好抗旱救灾和冬种生产工作。

  同时,该城区群策群力,发动群众,形成抗旱救灾合力。农业、水利、农机等部门以抗旱为头等大事,深入各镇、街道,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发动有挂村任务的单位分别组成2至3人的工作组,下到基层抗旱第一线,做好旱情的调查研究,帮助村委会出点子、想办法,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支持基层做好抗旱,与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一起,投工投劳,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江南区共有各类水库存37座,有效库容4718万立方米;有国有电灌站4座,装机容量7073千瓦。该城区充分利用国有水利工程的骨干作用,有计划有组织供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灌溉后发电,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原则,合理安排用水,并根据用水的轻重缓急进行有效灌溉,能抽水的抽水,能戽水的戽水,能引水的引水,能淋水的淋水。确保做到能保一亩保一亩、能保一片保一片,将水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益。

  据统计,到11月上旬,该城区投入抗旱资金近80多万元,村、屯群众投入抗旱的人数达10.57万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5950台套,机动运水车辆900多辆,机电井222眼,抗旱浇灌面积11.6万亩,有效缓解了部分农田作物旱情。

  秋灾损失 冬种弥补

  江南区提出“秋灾损失冬种补”工作目标,要求各镇、各街道立足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干旱影响,把冬种生产作为一季农业、一大举措、一个增产支柱来抓紧抓实。

  据介绍,江南区今年计划种植秋冬菜1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面积6.6万亩,建立样板片示范面积1.15万亩,实施4万亩秋冬种马铃薯开发项目。

  该城区对受旱失收或绝收的田块,及早进行犁翻种植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冬菜、马铃薯、食用菌等“短、平、快”经济作物,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大力推广耐旱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及时调整种植计划,扩种生长快、周期短、节水耐旱型、市场好、效益高的品种,尽可能扩大冬种免耕马铃薯等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覆盖、营养杯集中育苗、遮阳网、地膜覆盖保墒等“三避”技术和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同时,各有关职能部门从冬种的规划布局、物资准备、技术指导、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都及时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工作,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做好冬种作物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地膜等物资供应服务工作,确保冬种物资充足。此外,为了大力推进高产优质的冬种产品综合开发,提高冬种效益,该城区还积极引进了“大果新秀”和“大果99”两个新品种辣椒和脱毒马铃薯,为村民冬种提供优良品种。

  扩种、改种、引种之余,该城区还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各镇、街道和农业水利部门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骨干,深入基层,面向农民,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指导、发放“明白纸”、技术示范户带动等方式,广泛利用村级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手段,办样板田、示范点,使冬种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的入户率大大提高,成为冬种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力。

  一系列措施确保江南区冬种生产顺利进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11月上旬,该城区已完成秋冬菜种植8.76万亩,完成全年秋冬种任务的64.8%,完成进度比去年同期快,没有因受干旱影响秋冬菜种植进度。那海村4000亩秋种辣椒生产基地、1000亩马铃薯免耕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11月13日,参加自治区抗旱促冬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的各地有关负责人参观了这两个生产基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