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03日 来源:柳江县农业局 作者:梁建洪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背景点击:绿潮鼓浪来

     "东桑西移"的浪潮下,广西全区桑蚕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产区。随着种养桑蚕的热潮在不断升温,各地都在竞争和加速发展,可谓绿潮汹涌。柳州市已定调:力争把全市建设成华南最具影响力的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最近召开的柳江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今后的5年里,要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不断扩大桑园规模,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桑蚕业加快发展,力争扩大种桑面积7万亩,使全县桑园达到12万亩以上,年进厂干茧达12万担以上。而该县2000年桑园面积只有0.27万亩!

     把酒话桑:养蚕有搞头

     10月18日中午,流山镇新隆村九歪屯。两杯米酒下肚后的村民咸承修,伸出四个指头,总结他今年种桑养蚕的收获:种了3亩桑,养蚕4批,每批1.5张;失败了1批,收入还是突破5000元。"明年我再扩种2亩桑。"据了解,仅该屯明年将扩种桑园近百亩。

     对养蚕,群众自有小算盘。乡下流行"五谷六猪七蔗"之说,即鲜茧若能卖出5元/斤的价格,就跟种谷子的收入相当了;6元就跟养猪的差不多;7块钱能顶甘蔗了。"这两年蚕茧都得价,养蚕确实比种什么都强。"土博镇长洞村(区级贫困村)蚕农韦汉茂很感慨,"过去我向人家借钱,现在我可以借点钱给人家了!"

     由于鲜茧价格的提升及养蚕成功率的逐步提高,柳江县近几年来扩桑较快,初步形成了土博、里高、流山、进德、洛满为主的区域化发展格局。据县农业部门统计,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亩,至2006年上半年达到5.2万亩,产鲜茧79450担,产值8739.5万元。

     "但是如果以原有的增速,要在5年内完成7万亩,几乎是不可能的。"县农业局局长钟新刚表示,要完成县里的规划,必须创新发展思路,针对原来的不足,从技术、品种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现状扫描:优势中彰显潜力

     对桑蚕业的发展前景,县蚕业站站长刘海冲显得信心十足。他介绍说,处于桂中腹地的柳江县对桑蚕业的发展,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自然条件、劳动力优势。"天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柳江县,对桑树的生产和养蚕很有利。每年4-11月均可养蚕,全年可养9-10批。"地利":全县耕地面积71.8万亩,当前桑园面积仅占7.2%,发展空间很大。"人和":全县农业人口44万人,其中劳动力26.4万人,满足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条件。

     --区位优势。柳江县作为柳州市的卫星城,交通便利,依托其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利于蚕茧的销售和消化加工。

     --有一定技术基础。2001年县农业局成立了蚕业技术服务指导站。培训了一批乡镇桑蚕技术干部及农民技术员。

     --龙头企业优势。落户柳江县的汇利丰蚕丝有限公司,拥有10条缫丝生产线运营,年加工吞吐量可达1800吨,年产蚕丝380吨,成为桂中地区较大桑蚕龙头企业。

     桑海问径:待破四大瓶颈

     不久前,柳江县政协对本县桑蚕业进行调研后认为,有三点突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