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9日 来源:贺州农博网 作者:张文德 李顺 谢明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顺利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县验收,4700多公顷无公害蔬菜已获得产地认定,2005年,全县生产无公害蔬菜26万吨,销售额达3.9亿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全县农民增收840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这是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激活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

     农业种植得天独厚

     钟山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粤、湘、桂结合部,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自古就有“两粤要冲,三湘入桂门户”之称。国道323和207线二级公路境穿而过,已开工建设的桂梧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广贺高速公路均在钟山境内交汇,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必经之路。

     在农业种植上,钟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据有关资料表明,钟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9.6°C,年无霜期328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550毫米。适宜发展农业、亚热带经济作物,盛产大肉梅、沙田柚、红瓜子、香米、瘦肉型猪等。

     由于钟山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好的特点,长期以来蔬菜成为了钟山县的主导农业产业之一,每年复种生产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产量30万吨以上。蔬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菜心、大蒜、大头菜、豆角、萝卜、茄子、辣椒、马铃薯、慈菇等,各蔬菜产品远销广东及广西各地,成为粤港地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以农业为主产业的钟山县经济又该如何迅速发展壮大?这是钟山县党政领导一直挂在心里的问题。

     2002年贺州撤地建市后,新一任的贺州市领导提出要全力实施“三化两业”(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商贸业、旅游业)阶段性工作重点后,整个贺州市的农业企业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钟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瞄准无公害蔬菜市场,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规模种植的发展思路。

     在确立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后,钟山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把发展无公害蔬菜、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列入部门及乡镇年度工作责任目标,以确保经费投入和各项工作落实开展,在全社会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为引导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钟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并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为使全县群众认识到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钟山县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在该县电视台开办了无公害蔬菜生产专栏,邀请专家定期讲解和播放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相关知识。还组织专家下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讲解有关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技术知识,解决种植难题。在全县范围形成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争名优、创品牌、树形象的良好氛围。

     引导群众种植无公害蔬菜之外的另一项工作是确保无公害蔬菜质量。从2003年以来,钟山县先后制定了《钟山县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钟山县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和《钟山县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基地农药、化肥使用及灌溉水使用管理制度、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制度,重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水源污染,大力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还邀请了广西区农业、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对该县土壤等条件进行检测,在水质、土壤、药物等方面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标准和要求,选定符合无公害生产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基地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予以生产,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利用生物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为提高群众种植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水平,该县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市场监管,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录像讲座及横幅标语、培训会、印发资料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

     目前,钟山县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个、乡镇农产品流动检测站8个、全县14个乡镇设有无公害蔬菜生产服务站、137个行政村设有无公害蔬菜生产服务点、先后培训农业技术员4000多人,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很快在全县普及和推广,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无公害蔬菜种植能手和示范基地,使钟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成功树立品牌形象

     经过几年的努力,钟山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目前,钟山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率达90%以上,常年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13万亩以上,占全年蔬菜生产面积的87%以上,建成常年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无公害蔬菜产量26万吨,产值3.9亿元以上,占农业(种植业)生产总值的37.9%。

     在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培植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过程中,钟山县还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有资料显示,钟山县2001-2002年承担实施《贺州地区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推广应用》项目,两年完成项目实施面积6.3万亩,制定和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16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获得了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为钟山县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积累了成功的种植技术及产地管理实践经验;2002-2004年在实施“钟山县创建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项目时,钟山县积极引进推广无公害蔬菜优良新品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宣传培训农民,着力加强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提高各种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狠抓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蔬菜产地检测和市场检测,全县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累计实施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0万亩以上,获得了广西农业厅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动,有力促进了优良蔬菜新品种和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诱虫灯等无公害蔬菜综合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为钟山县发展无公害蔬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使钟山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保持在广西各县的先进行列。

     钟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以丰泉菇业有限公司、旺牌食用油加工厂、皇朝水果种植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

     无公害蔬菜向着企业化方向发展,全县成立“公司+农户”产销联合体9个,先后兴建了不同类型的无公害农产品市场11个,生产的无公害蔬菜除畅销粤港澳等泛珠三角地区外,还“远嫁”到日本、蒙古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树立了钟山县无公害蔬菜的良好形象。

     打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钟山县生产无公害蔬菜26万吨,销售额达3.9亿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全县农民增收840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无公害蔬菜种植已极大地激活了钟山县农村经济,成为钟山县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但钟山县领导班子并没有满足于目前已得的成绩,对该县无公害蔬菜种植有更远的目标。

     根据贺州市日前出台的“十一五”规划,贺州市在目前已形成60多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基础上,从2006年起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每年要扩大5万-10万亩以上,到2010年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要达到100万亩以上。作为贺州市的无公害蔬菜种

     植大县,钟山县将借此东风大力发展自己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把无公害蔬菜产业做特、做大、做强。

     钟山县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一五”期间,钟山县将突出品种特色,做好区域合理布局,坚持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道路,合理规划品种布局。把具有耐贮运,市场前景好的马蹄、莲藕、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无公害蔬菜发展的主导产品。规划建设无公害蔬菜、马蹄、蚕桑、马铃薯、烟叶、水果、瘦肉型猪等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并大力推进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兴办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在大面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冷藏销售公司,解决全县农产品的外销问题,使该县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化经营模式。

     按照钟山县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钟山将率先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加工和消费,成为贺州市100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的重要生产基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