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桂林市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启动“十月科普大行动”的这一天,灵川县民治村村民蒋富苟夫妇一早就下地摘“泰国西瓜”,他们将瓜运到科普集市上,见人就招呼:“来尝一块吧,这瓜比本地瓜要好吃得多啊!”其实,像老蒋这样当天拎着“洋水果”来赶集的农民,在灵川县科普活动广场上并非个别。

     “老乡,种这瓜一年能赚多少钱?好卖吗?”桂林市委书记莫永清接过老蒋递过来的一片瓜,边尝边关切地询问。“种‘泰国西瓜’划算啦,外地客商都是开着车到村里等着要。我家今年种了3亩地,收入1万多元,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就全靠它了。”老蒋指着码在地上的一堆瓜继续说,“多亏桂林市科协的专家引荐,泰国的农业教授曾亲自到我们村里指导大家呢!”“老百姓都称这种瓜为‘花仙子’,灵川县有几个乡镇都在种。近两年,灵川好多老百姓砌新楼,靠的就是它呀!”灵川县科技局老韦补充道。

     “这些‘美国提子’真是你们种的?种得多吗?”见记者有些半信半疑,灵川县大圩镇秦岸提子协会会长秦香林急了:“我可以马上叫人带你去看,我们秦岸村是广西‘千亩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从大圩镇至古东景区沿岸8公里全是提子园和草莓园,仅‘美国提子’我们就种了100多公顷。”老秦接着感叹道:“我今天之所以带着提子来赶集,目的就是想现身说法,告诉其他种田人一个道理——如果不懂得科技,哪怕是种田种到胡须拖地,也从地里刨不出个‘富’字呀。一句话,致富还得靠技术!”

     秦香林还告诉记者,他是秦岸村的村支书,4年前,市里的农技专家到他们村搞试验,当时村民个个都不愿意,说什么“桔生淮北变成枳”的道理谁都懂,这样的试验到头来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来,老秦硬着头皮“挤”出了一亩八分地,结果,当年的试验成功了。老百姓见这种“洋水果”在市场上抢着要,如今全村家家户户都种“美国提子”。“这有4个品种的提子,请你随便尝,都是我们村种的。如果味道不好,你可以当场把这几箱提子帮我扔掉,我保证不怪罪你!”老秦淳朴的表白,令记者备受感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