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5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鸣一级公路旁的伊岭工业集中区里,目前遍布漂亮的厂房和繁忙的工地,工业发展迅猛。该县县委书记苏绍荣告诉记者:今年到9月15日,该县共引进项目47个,投资规模达7.5亿元;仅8月份就引进伊灵烟叶复烤、新源陶瓷有限公司、云南亚欧瓷业陶瓷等3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

  武鸣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在困难面前,该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紧抓招商引资这条主线,连接新工业集中区建设、老企业改制、资源型企业发展等3个“火力点”,开创了工业发展新局面,在希望的田野上挺起了工业脊梁。今年1至8月,全县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63.6%;工业增加值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5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98%。

  该县重点打造伊岭工业集中区。该区初建于2002年4月,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该县按照“体系配套、产业集群、个性发展”原则,抓好集中区的产业规划导向。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工业集中区硬件环境。建区至今,伊岭工业集中区共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13.95亿元。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年缴税金1亿元。目前,八桂纸业、健丰药业、桃源兽药、德固赛等一批企业已先后建成投产,成为该县的工业“新贵”。

  该县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全面激活国有企业资产。2005年底完成资产拍卖的县淀粉厂、氮肥厂等12家国有企业中,现已有11家完成改制,实现产权转移,获得“新生”。县淀粉厂改制后,新企业武鸣佳华淀粉厂进行技术改造,共投入技改资金600多万元,使企业工业总产值由改制前的924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9317万元,焕发了生机。

  该县是我区有名的粮食、甘蔗、木薯、水果等生产基地。在发展工业过程中,该县十分注重依托农业的资源优势,培育壮大资源型企业,使工农业取得双赢。2002年该县创建的岭南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年粮食加工量3000万公斤,工业产值3000万元,粮油、饲料等各类商品交易额1.2亿元,大大促进全县及周边市县的粮食流通和繁荣。该县拥有38家淀粉厂。去年以来,该县抓住甘蔗、木薯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制定激励措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扩大原料基地面积,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同时引导这些企业投入巨资进行技改,提高日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加快自身发展。2005/2006年榨季,全县木薯种植面积2.24万公顷,木薯淀粉日产量4200吨,占广西产量40%。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