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认真重视抓好水稻免耕抛秧推广工作,把水稻免耕抛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全市水稻免耕抛秧推广的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市累计完成水稻免耕抛秧45.0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2.7%,占全年水稻面积119.11万亩的37.85%,比去年增加9.38万亩,增长26.27%。主要做法是:
早计划,早行动。入春以来,该市就制订了40万亩水稻免耕推广计划,并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层层落实到各乡镇村队。为了确保水稻免耕抛秧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还把水稻免耕抛秧推广任务作为双文明目标责任状的一项主要指标,使我市水稻免耕抛秧推广工作有了可靠保证。
成立领导机构,协调全市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应用推广,由市政府组织成立了水稻免耕抛秧推广工作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办分管农业的副主任、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农业局还抽调股室站35名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技术小组,全力以赴抓好水稻免耕抛秧的推广,大力促进了水稻免耕抛秧工作的开展,为开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入春以来,该市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动员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水稻免耕抛秧,特别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引农民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增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传播科技的自觉性。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农业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宣传水稻免耕技术的效果,使水稻免耕抛秧家喻户晓。市农业局与桂平电视台联合开办了“农家天地”栏目,与市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农业科技园”专栏,定期或不定期播放水稻免耕新技术。据统计,开春以来共在电视台播放水稻免耕抛秧典型新闻、专题技术片11次共约60多分钟;在电台录播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节目8期约160分钟,组织5批次农技人员到电台直播室,通过电波与农民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同时,通过组织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活动,这次行动,不但提高了水稻免耕抛秧的影响力,使这项技术深入人心,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水稻免耕抛秧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南木镇朱凤村、石龙镇石山村经过农技人员的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性高涨,为了保证实施水稻免耕技术,群众商量实施保证金制度,即群众商议由生产队长向农户每亩收取20元保证金,水稻免耕抛栽结束后,证实属于免耕的发还20元保证金,若不采取免耕技术的则把保证金奖励给免耕推广做到好的农户,形成了家家搞免耕,户户学技术的高潮。推动了该村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发展。
抓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在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中,该市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按照“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教学光盘”的“四个一”培训模式,把现代手段与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快捷高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今年以来,该市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党员大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大力开展以水稻免耕抛秧等技术为内容培训工作,利用科技直通车,直接开展进村入户培训工作,共培训技术指导员5期450人次,培训示范户878期,培训9486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5000份,发放水稻免耕抛秧教学光盘150张,播放VCD录像98场次。派出技术指导员450人深入乡村指导示范户除草、播种、管水施肥、病虫防治等。同时结合灾后开展救灾复产工作,派出工作组,利用晚上上门开展技术培训,送技术到家门口,技术指导到田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赞扬。
抓示范样板,实施样板推动。该市把示范样板田的建设作为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推广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三结合”(即水稻免耕抛秧与防灾减灾工作结合起来,水稻免耕抛秧与其它实用技术推广结合起合,水稻免耕抛秧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加快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推广。一是市、乡(镇)、村级级办样板,建立各级示范片,保证市有千亩连片样板片,每个乡镇有示范点,每个村有样板田,通过一个点带动一大片,使免耕抛秧技术推广工作迅速发展,走到那里,都有免耕抛秧示范片和样板田,更有受示范片启发自发搞的免耕田,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可喜局面,样板片真正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据统计,全市共建有示范样板960片,面积97855亩,遍及全市26个乡镇。其中区、市、县、乡四级示范片4个,面积6550亩;市、县、乡三级示范片6个,面积6250亩;县、乡两级示范片68个,面积25500亩;乡村两级示范片882个,面积59555亩。二是集成技术联合搞示范。我市把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与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推广、农业科技入户、生态富民小康建设和农业防灾减灾等项目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项目间互相促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社坡镇是我市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镇,该镇结合项目的实施,采取送技术入户、送物资到田头,通过科技入户大力开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使一大批农村科技示范户、重点户得到了系统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水稻免耕抛秧工作的开展。石咀镇不仅把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与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结合起来,而且还把灾后恢复生产示范样板结合起来,通过多项技术集成组装,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技术优势,示范档次高、项目丰富、技术先进,具有较好的示范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此外,还开展稻草还田、“稻+灯+鸭”、“稻+灯+鱼”、除草剂效果、奇菌活化剂试验等项目的试验示范研究和示范推广。三是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建立灾后恢复生产示范点。针对灾区群众经济困难的特点,大力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栽培,降低生产成本。在社坡镇新华村、石咀镇旺龙村分别建立了两个千亩连片灾后恢复生产示范点,通过实施水稻免耕抛秧等技术,推动全市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石咀旺龙示范点,通过“稻-稻-马铃薯”实现了一年三造免耕栽培,今年早造在收完冬种免耕马铃薯后,不耕不耙,即开展早稻免耕抛栽,不仅成功地避过了洪水危害,而且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456公斤。四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开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在南木镇的洛连、黎明、朱凤、长青四个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立了千亩连片水稻 免耕抛秧示范样板,获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抓好关键技术的落实,确保成功。一是严格按照技术规程配药除草,特别是做到清水兑药,添加洗衣粉喷药等增加吸附性,确保喷药效果;二是对不同的田间杂草实施不同的药物配方,确保除草效果;三是对晚稻落地谷、禾荪采取时间差喷药,即一般等落地谷发芽后、禾荪出来后才喷药,保证成功率;四是保证喷药间隔期,防止产生药害。
做好服务工作,搞好物资供应。一是农业局抽调局二层科室和专业站骨干组成技术服务小组,解决水稻免耕抛秧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二是全市出动农技人员450多人,下到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市农业局今年抽调35名技术人员,组成6个工作组,分片包干负责,深入村屯开展技术指导,通过送“技术明白纸”、田头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把技术传送到农户手中;三是针对灾后种子和其它生产物资紧缺的形势,及时召开供应商会议,提前做好种子、抛秧盘和其它物资的准备工作。据统计,全市共组织各种规格的抛秧盘达3000多万片,其它物资一批,确保全市水稻免耕抛秧工作的开展。四是开展送种子、送肥料、送秧盘、送技术下乡服务。石咀、寻旺等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农技人员把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直接送到家门口和田头,方便了群众。江口镇农技部门印制了2万多份“农技信誉卡”发放给群众,并在“农技信誉卡”中公开印上农技人员手机号码,农民遇到水稻免耕抛秧等生产技术问题,随时可以寻找农技人员给予解缺,方便了群众。“农技信誉卡”不仅使当地农民吃上了“定心丸”,而且成为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护身符”。
责任编辑:周婵娟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