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9日 来源:来宾党建 作者:邹文彬 蓝华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忻城县古蓬镇龙利村有一片水田,约有900亩,因自古以来无水灌溉,种田要靠天上的雨水,如风调雨顺,可有收成;若逢天大旱,则颗粒无收。故当地群众将这片田称为“望天田”。

  为解决这片“望天田”的灌溉问题,提高粮食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古蓬镇党委、政府去年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8万元,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建水利渠道(三面光),建设装机容量为20千瓦的全自动电灌站,并且成立了农户用水者协会。通过用水者协会对农村小型水利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水利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农民,并由农民管理。

     龙利村的群众对筹建用水者协会热情空前高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协会的各种章程、配套设施和必修的水利渠道就全搞清楚。电灌站于今年早稻季节投入使用,现在晚稻季节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自动电灌站日夜抽水,早、晚季节水利水流不停,使这一片约900亩的“望天田”成了保水田,从此不再望天。望着这片从未能种上晚稻的水田如今晚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龙利村乃至全镇的群众发自内心的感言“用水者协会确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